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3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研究分析了六钼酸盐的2,6–二甲基苯胺的邻、对位二取代衍生物的UV/Vis、1H-NMR和UV-Vis-NIR反射光谱。比较二者的光谱特征得出六钼酸盐的对位二取代衍生物中存在更大的π共轭离域体系。结合量子化学π共轭离域体系的计算结果成功地解释了二者的光谱特征的差别,从而在实验上证实这类前过渡金属的同多酸阴离子[M6O19]n-(M=Mo和 W, n=2; M=V和Nb, n=8)中存在类芳香性。  相似文献   
92.
刘涛  陈龙  侯森  薛永来  冯喜增 《科学通报》2006,51(4):399-403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的具有分子探针功能的主体分子型非病毒载体-邻菲啰啉-b-环糊精衍生物主体分子(DZY-1), 应用凝胶电泳法研究探讨了DZY-1与DNA相互作用及客体分子对该主体分子诱导DNA凝聚的影响; 并进一步研究探讨了单一主体分子、主/客体分子配合物诱导DNA分子凝聚和聚合所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抗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酶解的特性.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到该主体分子、主/客体分子配合物与DNA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形态. 阐述了其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可能的传递机制, 为设计、制备新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利用π-A等温曲线和线性吸收变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的富勒烯联茚衍生物的LB膜的制备,实验表明这种富勒烯衍生物在浓度较低时能够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使用LB膜技术可以将水面上富勒烯衍生物与花生酸混合物的单分子很好地转移到固体基板上,形成多层膜直到50层。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对波长 5 32nm的 8ns激光脉冲的光限幅性质 ,应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表明该衍生物的光限幅机制主要为激发态吸收 .  相似文献   
95.
茴香醛席夫碱衍生物的极谱波行为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洪  李建平 《广西科学》2002,9(4):270-272
研究茴香醛的极谱波行为并建立了测定微量茴香醛的示波极谱分析方法。在硫酸介质中 ,对氨基苯磺酸与茴香醛反应生成席夫碱 ,该席夫碱在示波极谱仪上于 - 1.0 7V(vs.SCE)产生一个灵敏极谱波 ,用于间接测定茴香醛 ,其浓度在 2× 10 - 6 ~ 1.5× 10 - 4mol/ L范围内与导数波高呈线性关系。极谱波性质被证明为吸附波。该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结果准确等特点 ,用于食品中微量茴香醛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
用β-环糊精和马来酸酐合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 (简称cpd. Ⅰ)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cpd.Ⅰ作为柱层析固定相拆分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结果表明,对DL-甲硫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拆分率分别可达到21%、47%和52%,研究结果显示:β-环糊精经修饰后拆分这些物质的能力比β-环糊精要好.  相似文献   
97.
选取了四个含P、S、N杂原子的化合物作为配位基前体:  相似文献   
98.
新型芴类发光共聚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了萄与低带隙单体噻吩(Th)及其衍生物乙烯基二氧噻吩(EDT),4,7-二噻吩-2,1,3-苯并噻二唑(DBT),4,7-二噻吩-2,1,3-苯并硒二唑(BTSe)的二元无规共聚物,实现了聚芴颜色的调节,得到了发蓝绿光到黄光(峰值波长在490-560nm之间)以及饱和红光(峰值波长在628-718nm)的聚合物,所得到的共聚物的最大电致发光(EL)外量子效率为0.45%,芴与ED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8%,芴与DBT共聚物的最大EL外量子效率为1.4%,均比文献中所报道的相应聚合物高得多,实验中还观察到了由于激子在低带隙单体DBT和BTSe位置的捕获而产生的有效的能量转移,这表明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用少量低带隙单体掺杂至大带隙单体所得到的共聚物是一种极大发展前景的新型发光聚合物。  相似文献   
99.
段春迎 《科学通报》1992,37(13):1187-1187
自从联吡啶钌光催化分解水的能力被人们认识以来,围绕Ru(bpy)_3~(2+)深入研究了这类具有光敏性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性,氧化还原性,激发态的反应性,光诱导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转移和能最传递过程以及光化学取代反应等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经典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配位结构化学和无机光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对Ru(bpy)_3~(2+)等光敏剂的猝灭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