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5篇 |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综合类 | 12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
1一般资料 患者高某,女,12岁,因高热、头痛、右耳部痛、右耳流脓、听力下降而入院.检查见右耳内充满黄脓,鼓膜穿孔,乳突区压痛(+).乳突X光检查示:乙状窦密度增高.头部CT示:右侧乳突改变,考虑与慢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溶栓后再灌注微循环的治疗作用.方法 中国大耳白兔12只,体重2.5~3.0Kg,随机分为两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葛根素治疗组(B组),每组6只.电刺激法在兔右股动脉造成血栓,尿激酶(60000u·kg-1)+普通肝素(250u·kg-1)溶栓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立即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ml/kg)和葛根素(5ml/kg)静脉推注.通过对不同时间静脉血中TXB2和6-Keto-PGF1a含量及病理两方面观察来评价溶栓后立即给予葛根素对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再通后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F1a(6-Keto-PGF1a)值均升高,但治疗组6-Keto-PGF1a升高更显著,而对照组TXB2升高明显;对照组观察到微血栓形成和明显组织损伤,治疗组未见微血栓形成,组织损伤减轻.结论 溶栓后立即给予葛根素可改善溶栓后微循环再灌注. 相似文献
44.
预防性应用降纤酶致切口大出血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 病例1:男,80岁,因右斜疝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第1d起应用降纤酶预防血栓形成。用法:降纤酶10U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天一次,连续3d。术后第4d,切口出现大量渗血,急查出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凝固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g)等项目明显异常并超出仪器可测定范围。再次手术探察,见皮下有大量渗血,约200mL,不凝,未见明显血管搏动性出血,重新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效果仍欠佳,考虑为应用降纤酶致切口出血。予停用降纤酶,并补充纤维蛋白原,输同型血浆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产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提出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1例产后急性下肢DVT进行分析总结。结论:产生急性下肢DVT除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及髂静脉受压外还与产妇年龄、体重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产后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提倡产后早下床活动,降低剖宫产率,以预防DVT的发生,凝血四项检测可用于DVT的风险测定。 相似文献
46.
超声波频率功率和血栓消溶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超声波原理,观察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功率、血栓凝龄与血栓消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3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1MHz,27kHz,20kHz)在不同的超声功率下作用于凝龄不同的血栓。结果表明:血栓发生消溶,且功率一定时,低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消溶率越高;高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时,消溶率却较低;当频率一定时,血栓消溶率随着超声功率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随着血栓凝龄的增加,血栓消溶率依次降低。因此,可以肯定,超声波具有溶栓效应,这为利用超声治疗血栓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7.
探讨Klotho基因在不典型膜性肾病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对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血栓弹力图的影响.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医专肿瘤院区肾内科收治的100例肾穿刺活检标本诊断为不典型膜性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纳入30例尸解未出现明显肾脏病变的肾组织标本为对照组,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两组患者标本进... 相似文献
4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组方中各味药材与药效间的关联性,科学解释其组方配伍规律。在复方血栓通胶囊原有配方比例的基础上,利用均匀设计调整组方中各味药材含量比例,获得复方血栓通差异样品;并进行动物药效实验考察诸差异样品活血化瘀的药效,获得其药效学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差异样品与药效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三七为复方血栓通活血化瘀药效的主要贡献者,对改善微循环障碍、调节凝血功能、缓解毛细血管及微小静脉堵塞起到重要作用;黄芪、丹参、玄参三味药材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红细胞间的聚集性,从而使血液运行顺畅,防止血液高凝状态出现。四味药材作用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合理发挥了其多靶点、多途径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了开发一种stent涂层材料,使其具有一定的肝素缓释效果,以期对stenting技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预防有所助益,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肝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粒径控制、体外肝素的释放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肝素微球粒径可控,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0.
水蛭素-RGD序列融合蛋白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蛭素是从医用水蛭唾液腺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多肽,分子量约为7 kD.它是天然存在的最专一有效的凝血酶抑制剂,无明显毒副作用,用量低,因此可作为抗栓药物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RGD 序列是纤维蛋白原等粘附因子上以 Arg-Gly-Asp 为核心的小肽序列,通过与活化血小板上纤维蛋白原受体 GPⅡb/ Ⅲa 结合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因此外源 RGD 序列可通过竞争性结合该受体而阻断血小板的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RGD 序列与水蛭素融合可获得同时具有抗凝血酶和抗血小板聚集双功能的新型抗栓剂.本文首次报道重组水蛭素 HV3与 RGD 序列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