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如何预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取骨科病人下肢骨折及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上对其进行系统的预防、治疗.结果:骨科对易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经物理及药物治疗后疗效标准达优.结论:对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对发病率的控制及治疗疗效的提高,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2.
综合运用多媒体推行病理学电视示教教学,加强对超微病理结构认识。  相似文献   
93.
94.
95.
杨旭  黄小宾  江山 《海峡科学》2004,(3):60-60,6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早期经过治疗,症状虽有好转,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将遗留下肢深脉脉血栓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每遇站立或活动后,下肢即肿胀、沉重,浅静脉曲张,小腿足靴区色素沉着,甚则溃疡形成,经久不愈。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小腿慢性溃疡3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在光镜水平上研究了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鲫鱼外周血中可看到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描述了上述各种血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和显微结构。污染后鱼体中淋巴细胞的显著增加,单核细胞增多,伴随着血栓细胞和嗜中性细胞的显著减少是鱼体短期(96h)接触Cu^2 后变化的一个指示。这个研究结果同时也被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特征所证实,即白细胞在通常的温度污染条件下增多,以抵抗可能由Cu^2 所引起的机体感染,从而来保护机体。  相似文献   
97.
三年来收治发病后三天内的急性原发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第1例术后给肝素抗凝治疗,同时给低分子右旋醣酐、阿斯匹林、潘生丁等祛聚辅助治疗。出院后遗留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第2例术后除应用抗凝、祛聚等治疗外,还给尿激酶溶栓治疗,伤口两个多月才愈合,出院后下肢静脉功能良好。第3例单纯应用尿激酶溶栓,辅以祛聚药物,出院后下肢静脉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98.
对提高人水激酶原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通过PCR方法在其结构基因5‘端添加起密码子ATG,用人工合成的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序列替换 3’端非翻译区,得到完整的人尿激酶原结构基因。将其克隆在表达质粒pKK233-2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JA221,人尿激酶原得到初步表达,但表达水平很低,原因可能是人尿激酶原cDNA富含真核细胞偏爱的密码子,而大肠杆菌中识别这些密码子的tRN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比较 6F、8FOasis ,6F、7FHydrolyser4种流变血栓清除导管在模拟股浅动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的除栓效果、注入盐水量及回收液体量 ,以及与除栓过程相关的远端栓塞率。方法 :用 3d的猪血在模拟股浅动脉的体外流体模型中形成约 2 0cm长的血栓栓塞 ,分别使用 6F ,8FOa sis除栓导管和 6F、7FHydrolyser除栓导管进行血栓清除 (每组 10例 )。结果 :平均除栓时间从 39s(7FHydrolyser)到 94s(6FHydrolyser) ,P <0 0 1;平均注入盐水量从 15 6mL(7FHydrolyser)到 4 73mL(6FHydrolyser) ,P <0 0 1;注入盐水量与回收液体量的比值从 0 6 3(8FOasis)到 0 83(6FHydrol yser) ,P <0 0 1;血栓清除率为 88 30 % (6FHydrolyser)到 96 .70 % (8FOasis) ,P <0 0 1;除栓后远端微栓子形成率为 1.5 5 % (6FOasis)到 3.0 4 % (7FHydrolyser) ,P <0 0 1。结论 :血栓清除时间和远端微栓子形成率与导管的选择有关 ;注入盐水量及回收液体量的比值在所有导管都可以接受 ;在模拟的股浅动脉模型中进行水力流变除栓 6FOasis导管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