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6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60篇 |
教育与普及 | 8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86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31.
本文对山西运城盐湖卤虫的总 RNA、tRNA 及 rRNA 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测定,结果表明运城盐湖卤虫每克干重成虫的总 RNA 为1.94mg,tRNA 为0.25mg,卤虫卵 RNA的(G+C)%为34.6。同时还发现这种卤虫卵与天津卤虫卵的 DNA 的碱基组成可能存在极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32.
应用蛋白银染色方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近亲游仆虫的接合生殖过程。并对接合生殖过程中皮层的两次演化,大、小核的不同变化,新、老结构的关系和老结构的命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3.
134.
宽口虫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改进的蛋白银染色法,研究了宽口虫的形态及其无性生殖周期中核器和纤毛器的发育演化过程。其发生过程为:1.大核改组带出现后,口原基出现在老口围带后方之腹棘毛左侧,其内的毛基体组装成整齐排列的小膜,构成新AZM,老AZM后部也发生部分更新的现象。2.额腹横棘毛基各5例,分别以3:3:3:4:3方式分化成前、后仔虫的额、腹、横棘毛。3.在第1 ̄3列背触毛中,分别于前、后仔虫的中部范围产生第1-3列新原 相似文献
135.
杨红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3)
中新世早期青藏高原腹地曾经发育了面积巨大的古大湖,此时恰逢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关键时期.为研究高原腹地在此期间环境的演化,对五道梁组中介形虫壳体的Mg/Ca 和Sr/Ca的值进行了测试.通天河盆地五道梁组地层中的介形虫壳体的Mg/Ca 和Sr/Ca数值的特征,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反映了23.8~21.8 Ma前该湖泊区域气候由湿润-干旱-暖湿的演化趋势.其气候的变化可能是此时期青藏高原从快速隆升到剥蚀夷平后高原北部构造隆升活动的结果.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腹地的古环境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6.
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DNA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游仆虫细胞周期中,G_1期大核迅速增大,但此时大核无 DNA 合成现象,DNA 分布密度随大核增大而降低;S 期大核前期增大,此后变小,大核 DNA 含量连续增加,大核 DNA 分布密度也随着增高。8期结束后,大核 DNA 含量相当于 G_1大核的两倍;D期大核又显著增大,DNA 分布密度稍高于 G_1期大核的水平。(3)由游仆虫孚尔根反应大核的形态,大核 DNA 三维吸收图像和显微光度术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游仆虫大核 DNA 含量的变化仅发生在 S 期,S 期大核中 DNA 合成与大核改组带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7.
大眼隐翅虫的生活习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丽红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2):217-221
大眼隐翅虫Stenus(Stenus,s.str.)sp.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大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的大眼隐翅虫属Stenus,喜生活于河流漫滩等潮湿的地方.实验室观察研究发现,该种隐翅虫可捕食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等许多昆虫的幼体及土壤小动物,但不捕食异色飘虫卵及幼虫;并观察了它的捕食量范围及空间异质性、食物数量对捕食量的影响以及避害、取食、运动、种内残杀等行为习性. 相似文献
138.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是指示珊瑚白化、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本文根据2015年5月对南海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调查和样品采集,在潟湖内识别出5科10属20种珊瑚,对20种共36个珊瑚样品的共生虫黄藻密度分析得出:黄岩岛潟湖内珊瑚的平均共生虫黄藻密度为(2.36±1.20)×10~6 cells/cm~2,变化于(0.86~4.24)×10~6 cells/cm~2,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即枝状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1.42±0.39)×10~6 cells/cm~2,远低于块状珊瑚(2.90±0.87)×10~6 cells/cm~2;黄岩岛潟湖内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显著高于南海其他珊瑚礁区,如南海南部的南沙群岛、南海北部的三亚湾等,表明相比于南海其他珊瑚礁区,黄岩岛潟湖内的珊瑚处于相对健康状况。但2015年的异常高温导致了全球主要的珊瑚礁区大面积的珊瑚白化,黄岩岛也出现高SST异常,结合NOAA卫星的热区图(Hotspot)和周热度指数(DHW)及现场调查的结果,本文推测2015年的高温并没有导致黄岩岛潟湖内的珊瑚发生白化。这是我国首次报道关于黄岩岛的珊瑚共生虫黄藻的密度,为全面评估南海珊瑚的健康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荆 州 碘 泡 虫(Myxobolus kingchowensis)寄 生 于 同 种 宿 主 不 同 寄 生 部 位 的 种 群 分 化 及 系 统 发 育 关 系。【方法】对荆州碘泡虫不同种群及相似物种的形态和它们18Sr DNA 序列的变异位点、相似度、遗传距离、AT 碱基比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荆州碘泡虫重庆胆囊种群、武汉肌肉种群和武汉肾脏种群的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各种群18Sr DNA 序列相似度为98.8%~100.0%,遗传距离为0.000~0.009,变异位点数为3~12个,AT 碱基比(53.29%)高于 GC碱基比(46.71%)。荆州碘泡虫不同种群及相似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分为两大枝,孢子前端平滑且钝圆的的物种聚为一枝,孢子前端较尖的物种聚为了另一枝;鳃寄生的碘泡虫整体处于该系统发育树的基部。【结论】寄生于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 gibelio)上不同器官部位的荆州碘泡虫已出现种群分化;孢子形态上相似的碘泡虫物种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较之于肌肉、肾脏、胆囊、骨骼肌、鳔和肠寄生的碘泡虫而言,鳃寄生碘泡虫分化较早。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0.
郑发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
涉及大眼隐翅虫属,缘隐翅虫亚属的11个种。列出种检索表、引证、观察标本及地理分布。研究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