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钝顶螺旋藻的混合营养分批和流加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L小型发酵罐对钝顶螺旋藻混合舂批和流加培养进行研究,在混合营养流加2中获得10.2g/L的最大细胞浓度,在这个浓度分别是混合营养分批的营养的3.8 ,光合自养分批培养的7.2倍,而细胞们率则分别为混合营养分批2的2.8倍,光合自养分批2的4.9倍。  相似文献   
32.
 为更大程度地开发利用鄂尔多斯螺旋藻藻蓝蛋白资源,获得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及保存过程中的最佳参数,对2 藻种藻蓝蛋白硫酸铵盐析饱和度、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硫酸铵饱和度达到40%时,2 藻种藻蓝蛋白纯度和藻蓝蛋白提取率均达到最高,且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纯度为引进钝顶螺旋藻的1.67 倍,两者的提取率持平。鄂尔多斯螺旋藻藻蓝蛋白对温度较引进种敏感,除25℃时相差不大外,35、45、55℃等条件下均表现出相比引进种更大的纯度降低率,多数为后者的两倍,但即使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纯度降低率较大,降低后的纯度仍然比引进种最高纯度大,显示出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在藻蓝蛋白上的优势。在工艺及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取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时,尽量保持在较低温度下操作,如果兼顾提取率和纯度,宜选择55℃以内操作。2 藻种藻蓝蛋白酸碱稳定性上表现出较一致的反应,pH 值5~6 可以保持藻蓝蛋白的最大纯度。  相似文献   
33.
 为进一步探讨2 个不同来源钝顶螺旋藻的砷富集特性,明晰藻液砷浓度与生长、产量及藻粉砷含量的对应关系,在不同质量浓度砷溶液中培养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与引进螺旋藻藻种,通过比较2 藻种生长情况、藻粉的干重及藻粉中砷的质量比,分析2 藻种对砷的适应性和抵抗性。结果表明,在0~0.32 mg/L 的砷环境中,2 藻种生长均没有受到抑制,当地藻种产量高于引进藻种,在各砷浓度下鄂尔多斯钝顶螺旋藻藻粉砷质量比明显低于引进种。  相似文献   
34.
螺旋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螺旋藻是一种全天然、高蛋白、营养丰富而均衡、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功能性食品,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对许多疾病有防御作用。目前螺旋藻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工厂化养殖和深加工为主体的螺旋藻产业,应用前景极其广阔。本文从螺旋藻的生物学特性和食用历史、化学组成和保健功能、应用潜力及前景、遗传育种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加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35.
综述了螺旋藻的营养价值、保健功效及应用,并展望了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6.
Ser/Thr蛋白激酶(STK)是生物体信号转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为材料,经过本地BLAST搜索、SMART结构域预测排除假阳性结果得到钝顶螺旋藻Ser/Thr蛋白激酶的基因序列.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曲线确定该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经低温15,20,25℃和高温37,43℃分别诱导60 min,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4个具有跨膜结构域的Ser/Thr蛋白激酶基因在正常生长温度下和经低温、高温诱导后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发现stk1850在所有温度下都不表达;stk1993,stk2111的表达量在不同温度下没有显著差异;stk2103在低温诱导后的表达量降低,高温诱导后的表达量升高,提示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钝顶螺旋藻对温度的适应.  相似文献   
37.
微纳米颗粒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活性炭、沸石、二氧化钛、蒙脱土等微纳米粒子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残留苯酚含量和形态观察来分析固体颗粒-螺旋藻-苯酚三方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固体颗粒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研究微纳米粒子对生物生长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8.
Se(Ⅳ)与藻蓝蛋白相互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收、荧光、红外等谱学方法研究了藻蓝蛋白(PC)与Se(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eO3^2-加入后,藻蓝蛋白在620nm处的特征光吸收减弱,并随Se(Ⅳ)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278和347nm处的光吸收增强;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也逐渐减弱,而599和629nm处的2个激发峰的相对强度与对照相反.PC在475和662nm处分别出现共振散射峰.Se(Ⅳ)与PC的作用后,在595nm处出现强的共振散射峰,被指认为液相纳米硒粒子与PC生成的缀合物的共振散射峰.红外光谱图中,PC的酰胺Ⅰ带为1653.2cm^-1,为α螺旋,而PC—Se(0)生物缀合物的酰胺Ⅰ带为1647.0cm^-1,属无规则卷曲。  相似文献   
39.
螺旋藻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螺旋藻多糖制备、生物活性、结构、构效关系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阐述,为螺旋藻多糖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Te(Ⅳ)胁迫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不同的生长阶段添加Te(Ⅳ),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4天开始添加Te(Ⅳ),研究Te(Ⅳ)胁迫对S.platensis中各种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碲累积添加量均为650 mg.L-1的情况下,随Te(Ⅳ)添加时间的后移,碲胁迫强度减小,碲对S.platensis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小;水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随着碲胁迫强度的减小而增加,较低的碲胁迫强度下,水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质量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变化趋势与水溶性蛋白相似;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上升,且随着碲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加;碲胁迫并没有改变螺旋藻中的色素组成,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的质量分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