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螺旋藻是一种蓝藻,它含有众多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对螺旋藻研究的深入进行,螺旋藻已引起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2.
螺旋藻是一种蓝藻,它含有众多丰富的营养物质,随着对螺旋藻研究的深入进行,螺旋藻已引起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螺旋藻抗病毒、抗癌和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最新研究报导.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螺旋藻及其提取物可以抑制HIV1型病毒和多种病毒的体外繁殖,增强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使癌细胞受到抑制和退化,螺旋藻已被视为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源和潜在的药源.  相似文献   
103.
螺旋藻及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今国内外在食品开发中的重要天然资源--螺旋藻的有关生物学形态、开发研究进展4等进行了简要地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04.
为确定不同污染因子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对五种主要水体污染因子Hg^2 、Cr^6 、Pb^2 、酸雨、苯酚各取5个质量浓度梯度处理钝顶螺旋藻,使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生长,每天测定培养液的光密度OD560,溶氧量DO和pH值以分析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对Hg^2 最敏感,对Cr^6 ,Pb^2 和苯酚的敏感性稍低,对酸性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5.
螺旋藻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比较2个螺旋藻物种7个品系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确定了抑制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的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清洗两次可消除胞外核酸酶活性,添加EDTA(2mmolL^-1)可显著地抑制内核酸酶活性。高温(65℃)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6.
培养方法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两种培养方法:静置培养(每天定时摇动4次)和摇瓶培养(往复式摇床)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遥瓶培养能加速藻的生长,生长周期缩短,生长速度、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均高于静置培养,摇瓶培养能维持合适的溶解氧。摇瓶培养装置易于构建,混合效果良好,不易使螺旋藻丝断裂,还可使生物量提高约22.0%。  相似文献   
107.
108.
钝顶螺旋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及其色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在不同条件下培养的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及其色素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螺旋藻中的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及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最高含量分别为:1.6,2.1和21.4μg/mg。  相似文献   
109.
以高脂饲料造型高血脂大鼠,饲喂不同剂量的螺旋藻饲料,建立血清甘油三酯值(TG)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通过求解降脂极限临界值,推算出使高血脂大鼠达到健康标准的剂量组区间为450mgk/kg≤TG≤810mg/kg,相应的理论服用期为13.6周≤t≤1955周;利用求得的理论值与对应的剂量建立量效函数关系,精确求解出最低有效剂量临界值为377.4mg/kg,并应用该函数模型对螺旋藻降血脂量效与时效的互逆运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0.
钝顶螺旋藻去废水中氨氮使用液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母液与培养液温间差对钝顶螺旋藻使用液培养的影响、钝顶螺旋藻母液取量与培养时间的关系、水质对使用液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间差以控制在5—6℃为宜,母液与培养液比以1/10为最佳,用蒸馏水或膜处理过的池塘水来培养钝项螺旋藻使用液较为理想.不宜采用含次氯酸的自来水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