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8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目的 探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联合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7(IL-17)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5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免疫层析定量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表达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呼吸衰竭组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明显高于慢性呼吸衰竭组(P<0.05),心肌损伤组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明显高于心肌正常组(P<0.05),血清NT-proBNP、HMGB1和IL-17是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联合检测诊断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度为84.6%,较三者单一检测水平高.结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且三者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有关,或可作为预测心肌损伤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2.
报道了7个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SNase)C-末端缺失变体在E.coli细胞中的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可卤细胞总蛋白量的16.90%~57.7%。即使仅由52个残基组成的小肽段,也能在细胞中稳定积累,然而,SNase的C-末端缺失明显地影响到肽段的分泌表达水平乃至越膜分泌,实验指出,7个肽段都能同抗SNase多克隆抗体呈特异性免疫反应,较长的肽段仍保留着不同程度为SNase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3.
谢刚  智农  金娇 《河南科技》2005,(1):41-41
1.主养怕冷的品种。即热带鱼、虾,如罗非鱼、淡水白鲳、巴西鲷以及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这些品种肉质较好,有的颜色艳丽,还可做垂钓对象。同时养殖条件要求不高,既可单养,也可混养,养殖周期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24.
《创新科技》2005,(5):52-52
中国自古就有童子尿治病的方法,如今,一种用尿中提取物治疗肿瘤的抗癌新药——尿多酸肽注射液在安徽问世。此项成果日前已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基础科学》2006,8(4):61-62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何建华、张益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所胡红雨等合作,研究了无机晶体表面亲疏水性质对GAV-9短肽外延生长的控制。他们发现,在亲水的云母表面,GAV-9肽形成了约3nm高的纤维并沿着云母表面的晶格双向快速生长,其高度与GAV-9肽的理论长度一致。这表明GAV-9肽利用其末端的带正电氨基端与云母表面带负电的氧原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其肽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一起形成了“站立”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从豹皮菌新鲜子实体的醇提取物中,经离子交换,高效液相及制备层层析得到 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该化合物是由β-羟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甘氨酸组成的三肽,是首次从该菌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临床运用蒿芩清胆汤治疗肝细胞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思美肽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通过对2组症状,体征及转氨酶,黄疸指数的比较,评判其疗效.结果蒿芩清胆汤治疗肝细胞性黄疸总有效率为84%,思美肽为74%,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在护肝降酶方面优于思美肽,退黄方面与思美肽相当.  相似文献   
130.
VMIP—Ⅱ肽在大肠杆菌中的双辅助助子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病毒趋化因子(vMIP-II)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以辅助折叠和辅助阻遏方式高效表达vMIP-II重组肽. 方法用PCR法获得vMIP-II基因片断,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QE,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h-vMIP. 表达载体、辅助折叠子和辅助阻遏子载体共转染大肠杆菌DH5α,用酶切、DNA测序、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 结果阳性重组子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vMIP-II重组肽,蛋白电泳分析可观察到一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相符(约8×103)的诱导表达条带, 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 分析表明,vMIP-II重组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 结论用双辅助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较小相对分子质量vMIP-II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vMIP-II的功能及应用奠定基础,也为同类小分子、易降解的肽类物提供基因工程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