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2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如果说帝国型博物学的发展局限于近代西方文明,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则出现在人类诸文明的博物学传统之中,其共同特征是天人和谐的乌托邦理念。对日本阿卡迪亚型博物学传统的考察有助于从非西方视角丰富其理解。17世纪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东传刺激其形成了以辨物为核心的本草学传统。19世纪初,本草学与国学的交汇促进了万叶博物学的兴盛,幕末本草家畔田翠山可谓集大成者。万叶博物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感受、认知和体验自然的方式。日本近代化所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激起了部分有识之士的抗议,博物学家南方熊楠在反对运动中集中论述了神社周围的镇守之森的重要性,回应了如何在现代社会维持日式自然的挑战。战后高速成长导致日本环境问题丛生,197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使得里山模式成为备受推崇的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实践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832.
《漳州师院学报》2022,(3):102-106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林语堂英译《扬州瘦马》,分析林译《扬州瘦马》如何受译者自身经历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基于“三维转换”翻译策略研究林语堂适应《扬州瘦马》的翻译生态环境,通过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最佳译文,成功地将明末清初扬州特有的瘦马交易现象介绍给西方读者。  相似文献   
833.
清官伏虎传说作为代表性的德政资源,源于东汉,兴于宋元,繁于明清。这一传说以清官借助德政或祷神方式治理虎患为内容,巧妙设置人虎矛盾与治理情节,以德伏虎、祷神伏虎,经由古代生态问题而折射出天人和谐、厚生爱物的生态伦理文化,彰显了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中的官德官风。清官伏虎传说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和清明政治理想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德政智慧。  相似文献   
834.
台湾天界神傩源自中原驱逐邪崇的理念,是中华远古傩文化在闽台信俗文化圈衍生的表演形态,较为完整地承袭了中华傩文化的核心思想与处事逻辑。它在借鉴传统“大神尪”傩舞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基于两岸民众信仰、情感与审美情趣,从神祇定位、身型扮相与行傩阵法等方面丰富“大神尪”傩仪的符号内容,使其融祭祀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塑造出正义凛然、俊美挺拔、不怒自威、武艺超群的将帅神尪形象,并从娱神娱人转化为两岸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蕴含着镌刻历史、传承艺脉进而根植人心的民俗意涵。两岸傩文化同根同源,台湾天界神傩是两岸信俗理念互渗与仪式互鉴的的缩影。  相似文献   
8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