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2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祭祀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各类祭祀活动源于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而原始宗教又与原始神秘思维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2.
人身体最下端的部位——“足”在神话思维中与生命形式,与人类对神形象的描绘以及生殖等方面的问题紧密相关,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自知的存在。N级神话编码理论作为一种具有丰厚性和实用性的理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足一.神”的符码之网。  相似文献   
73.
文章从蛙崇拜的起源、蛙婆节和蛙图腾三个方面来阐述蛙崇拜表现出的心理特点。蛙崇拜的气候起源反映了壮族先民食物需要和生殖需要的心理特点,蛙崇拜的血缘起源反映了当时壮族先民的安全需要,蛙图腾的花山壁画看出壮民族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及民族凝聚力,而蛙纹铜鼓体现了壮族先民的情绪情感和民族团体遵从;从蛙婆节看出壮民族原始初民的心理状态和生存需要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4.
孙润祥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22-25,41
世界各民族的最初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周族史诗是我国上古时期诗歌,相当完整地反映着古代中国作为大陆农耕民族的文化心理特色,它与大致现时形成的、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商业民族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5.
76.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非常机警,它们总是时刻警惕、躲避着人类。由于具有发达而敏锐的听觉、嗅觉和视觉,在森林中,人往往还没来得及发现它们,它们就已经遵得无影无踪丁。哺乳动物是陆柄躲避性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  相似文献   
77.
《科学大观园》2010,(3):4-5
刘丹是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繁殖和野化训练基地——中国东北虎林园的饲养部长。他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对动物摄影有着特殊的爱好,8年间给东北虎拍了1.9万张照片。东北虎林园的几百只东北虎无疑是世界上最接近野生状态的虎了,把它们的各种生存状态拍摄下来,既有珍贵的资料价值,也为进一步研究东北虎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8.
神农架金丝猴保护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简要论述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金丝猴的调查、研究历吏.有关研究成果及进展,针对今后金丝猴的保护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神农架现有金丝猴3个大群体,8个小种群.数量1282只,分布的海拔区间为1600~3000 m.前人在神农架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人工补食为突破点,系统研究金丝猴的种群复壮机制;以人工补食群体为栽体,探寻金丝猴种群繁衍过程中影响种群增长的关键因子.笔者全天候跟踪观察,收集了大量第一手原始数据,使金丝猴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金丝猴的保护、种群恢复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全面推动神农架金丝猴的保护工作. 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时策.神农架现有金丝猴3个大群体,8个小种群.数量1282只,分布的海拔区间为1600~3000 m.前人在神农架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人工补食为突破点,系统研究金丝猴的种群复壮机制;以人工补食群体为栽体,探寻金丝猴种群繁衍过程中影响种群增长的关键因子.笔者全天候跟踪观察,收集了大量第一手原始数据,使金丝猴的研究取得突破性 进展,为金丝猴的保护、种群恢复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全面推动神农架金丝猴的保护工作. 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时策.  相似文献   
79.
对民俗文化的兴趣,是从接触老北京文化开始的。得空闲便去前门大栅栏那边逛,游走在琉璃厂陈旧的胡同里,嗅着古老皇城的人间味道,才渐渐明白“俗”的内涵,也触摸到了它无形中巨大的力量。而我生性不是一个搞学术的人,走走看看,写写感触,浅薄的如此而已。关于民俗文化的书籍,也大致的翻过一些,不过都没认真啃完,过滤性的吸收一点东西。坐进图书馆,拿到了英国爱德·泰勒的那本《原始文化》和这本《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都是比较陈旧的书,几天的时间将后者阅读完毕,对民俗知识应该说才有了一个框架式了解。  相似文献   
80.
对虎图形的性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有其出现时代的合理性,但随着虎图形兵器材料的增加和对巴蜀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学术界图腾说、族徽说、文字说、虎神说4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倾向于认为兵器上的虎图形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一种巫术色彩浓郁的虎神崇拜的体现,与当时的军事集团有很大关系;虎图形的主要性质一是虎神,二是在图形符号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图语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