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讨南方绿化常用的8种桑科榕属植物:垂叶榕(Ficus benjamina)、印度橡胶榕(F.elastica)、黄葛榕(F.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金榕(F.microcarpa‘Golden Leaves’)、小叶榕(F.microcarpa)、柳叶榕(F.celebensis)、高山榕(F.altissima)、菩提树(F.religiosa)的抗逆性,采集它们的叶片制成玻片,观测叶片解剖构造。9个观测指标包括叶表面上、下角质层厚度,叶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叶表皮气孔密度,气孔长度。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之和为81.384%(〉70%),可以代表原始因子所代表的大部分信息,其中以叶片厚度对贡献率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橡皮树和黄葛榕单独各成一类,其它6种植物共同组成一类;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得到8种植物抗逆性顺序为:橡皮树〉小叶榕〉高山榕〉黄金榕〉垂叶榕〉菩提树〉柳叶榕〉黄葛榕,这一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很好地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连续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室内和野外种群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室内和野外两个种群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谱带均存在差异,酶带颜色也深浅不同.野外种群与室内种群相比,POD同工酶多一条迁移率为0.038的酶带,EST同工酶多一条迁移率为0.58的酶带.说明椰甲截脉姬小蜂室内种群与野外种群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描述瓢虫跳小蜂属2个新种,即云南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yunnanensissp.nov.,和黄盾瓢虫跳小蜂,Homalotylusscutelari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  相似文献   
14.
利用PAGE对重庆市黄葛树的叶柄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植株枝条伸展性与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显著相关。根据酶谱特征,作者认为可将黄葛树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瓢虫柄腹姬小蜂适宜的寄生和繁殖温度范围,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19~34℃)对瓢虫柄腹姬小蜂实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卵-成蜂羽化历期、雌蜂寿命、产卵历期和世代平均历期逐渐缩短,温度从19℃升至为34℃时,卵-成蜂羽化历期从19.31d缩短为9.86d,雌蜂寿命从20.8d缩短为3.3d,产卵历期从5.33d缩短为2.13d,世代平均历期从22.43d缩短为11.37d.在25℃下,每雌蜂寄生数、产子蜂数和产雌蜂数最多,分别为6.17,51.2,38.5头.在25℃下,每雌蜂每d产出雌性后代数最多.在25℃下,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亦最大,分别为38.47,0.24,1.27.这些结果显示了适宜该蜂的寄生、繁殖温度在25~28℃之间.  相似文献   
16.
《武夷科学》2020,(1):16-28
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互惠共生的经典例子,每种雌雄同株的榕树还庇护着多样的非传粉小蜂,并共生形成多营养级的榕小蜂群落,是研究群落生态学的有趣模型。区域的物种库、物种的生物地理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榕小蜂群落,但研究很少。本研究选择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和缅甸曼德勒的雌雄同株聚果榕小蜂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地理分布差异对榕小蜂个体大小及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显示:聚果榕小蜂群落在两地由相同的6个种组成,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6种榕小蜂的个体均显著大于分布在曼德勒的同种榕小蜂。在两个分布地传粉榕小蜂均为优势种,然而在西双版纳传粉榕小蜂种群较大,而在曼德勒非传粉小蜂更丰富。在两地聚果榕有不同的榕小蜂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且榕小蜂共存的网络也存在变异,在两地共存网络有相同的节点、边、连接度和全局聚类系数,但是在西双版纳的共存网络有较大的直径和较高的群落矩阵温度,这表明分布于西双版纳的聚果榕小蜂群落种间互作不太紧密,群落受到的干扰较大。由此,阐明了由地理分布所驱动的榕小蜂群落变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伊朗的棒小蜂科昆虫3个属( Chartocerus MotschuLsky,Thysanus WaLker和Signiphora Ashmead)11种,同时,记述了每一种的异名、寄主和国内外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研究惠东黄蚜小蜂的方位动态,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中的不同坡位上、树冠不同方位上其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在树冠的不同层次上其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测定惠东黄蚜小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块标准地惠东黄蚜小蜂聚集度指标均服从聚集分布.Iwao和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分别为:M·=1.1447-x+1.7983和S2=2.90681-0.8501x,两个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惠东黄蚜小蜂的种群分布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这种种群聚集与其寄主害虫松突圆蚧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最后列出其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花椒吉丁啮小蜂的习性,以利用该蜂进行生物防治,笔者对其活动规律、取食行为、产卵行为及引诱因素对其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椒吉丁啮小蜂的日活动规律呈“M”形,在野外取食涂于陈旧危害部位的蜂蜜。雌成虫完成整个产卵过程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49.2±65.8)s,可分为定位、试探、产卵、修饰或休息4个阶段。陈旧危害部位对花椒吉丁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与新危害部、健康树皮、花椒叶背和叶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福州市区27株笔管榕的雄花期榕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在802个榕果内采集到小蜂标本48 990只,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5个科(亚科)7个属的7个种,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单个榕果中的榕小蜂通常有1~3种,最多5种,传粉小蜂在榕果中普遍存在,数量由几十只到上百只不等,约占82.75%.非传粉小蜂中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89%,5.61%,3.17%.Sycophila sp.、Sycobiomorpha sp.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94%,0.65%,这5种小蜂全年几乎各个月份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3只,为偶见种.对福州笔管榕榕果中小蜂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写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