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93篇
教育与普及   4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3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26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猪轮状病毒的细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猴肾传代细胞系(MA-104)上成功培养了猪的轮状病毒。病毒接种前用胰酶处理且维持液中不含血清,连续传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细胞先肿大变圆,边界不清,后聚集、萎缩,直到死亡脱落。  相似文献   
982.
乙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局部流行性感冒的重要病原体,其起源和自然储存宿主目前仍不清楚。1999年夏季在某动物中心饲养的普通棉耳绒猴(Callithrix jacchus)群体中爆发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死亡比率高达1/3。通过对死亡狨猴肺组织匀浆接种鸡胚和MDCK细胞的分离培养,分离出病毒。双份血清的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证实,此分离株为此次狨猴群体感染流行的病原体。通过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标准血清鉴定,证实该分离株为乙型流感病毒,命名为B/marmoset/China/1/99。  相似文献   
983.
我国首株噬藻体(蓝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离得到一株裂解织线藻和席藻的噬藻体.对该噬藻体的研究发现:光照条件是感染所必需的,但不依赖于金属离子(如镁离子);裂解织线藻的周期(27℃条件下)为4h,其中潜伏期为3h,最后的1h为裂解期,病毒释放量约200PFU/细胞,感染过程中,织线藻的放氧速率急剧下降.此外还发现:40℃下处理10min,噬藻体保持100%活性;50℃下处理1min,失活率小于25%;50℃下处理10min,失活率为40%;60℃下处理1min,失活率为85%;60℃下处理10min,失活率大于99%.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此病毒为噬菌体形态,头部直径为52nm,尾部很短,几乎不可见.该噬藻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基因组约36kb.  相似文献   
984.
新基因Splt137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ltMNPV)ORF137全长基因 (Splt137)。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 ,并转化大肠杆菌M15 ,在IPTG诱导下表达了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的一个 2 7× 10 7的蛋白质 ,经过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纯化 ,免疫家兔制备了抗Splt137抗体。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表明 ,该抗体适合用作Splt137蛋白的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检测HHV-6、7、8及CMV在大肠肿瘤中的感染,探讨其致病的协同作用。方法:取20例大肠肿瘤标本,其中10例良性病变(炎性息肉、乳头状瘤和绒毛状腺瘤),10例恶性病变(癌和腺瘤恶变)。应用巢式PCR法,分别检测两组病变组织中HHV-6、7、8和MCV的DNA片段。结果:HHV-6检测结果表明恶性病变组阳性反应率为90%(9/10),良性病变组阳性反应率为60%(6/10),其产物为132bpDNA片段;HHV-7检测结果示恶性病变组阳性反应率为40%(4/10),良性病变组阳性反应率为0(0/10),其产物为92bpDNA片段;HHV-8检测结果示恶性病变组阳性反应率为90%(9/10),良性病变组阳性反应率为20%(2/10),其产物为177bpDNA片段;检测CMV结果示恶性病变样本组阳性反应率为100%(10/10),良性病变样本组阳性反应率为100%(10/10),其产物为85bpDNA片段。结论:CMV在良、恶性大肠肿瘤病变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HHV-6、7、8在恶性病变组中感染率较良性组高,是需要警惕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构建病毒趋化因子(vMIP-II)基因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以辅助折叠和辅助阻遏方式高效表达vMIP-II重组肽. 方法:用PCR法获得vMIP-II基因片断,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QE,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h-vMIP. 表达载体、辅助折叠子和辅助阻遏子载体共转染大肠杆菌DH5α,用酶切、DNA测序、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 结果:阳性重组子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经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vMIP-II重组肽,蛋白电泳分析可观察到一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相符(约8×103)的诱导表达条带, 其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 分析表明,vMIP-II重组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 结论:用双辅助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较小相对分子质量vMIP-II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vMIP-II的功能及应用奠定基础,也为同类小分子、易降解的肽类物提供基因工程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987.
叙述了国内外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基因组结构及转录过程;IBV的结构蛋白及生物学功能;IBV诊断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IBV基因工程疫苗与免疫预防等。  相似文献   
98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IBDV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况,主要包括IBDv的基因组结构及理化特性、病毒蛋白、不同型IBDV变异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以探讨利用病毒重要基因核酸序列的差异进行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病毒各致病型快速鉴别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9.
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飞沫、接触是医患之间传播的途径;飞沫近距离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采取规范严格的隔离技术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但阻断飞沫传播在SARS病传播防治中从新闻媒介了解到各地尚元成熟有效的办法,成为阻断SARS病毒飞沫传播的一大难题。受北京地坛医院王金静老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先生近日刊于《健康报》作品的启发,多日来反复琢磨思考:如果让气流定向流动,造成强  相似文献   
990.
从DNA水平上鉴定猴B病毒,并区别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用PCR技术对猴B病毒和HSV-1进行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对PCR扩增产物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显示猴B病毒和HSV-1的PCR扩增产物为128 bp,酶切后,B病毒能产生72 bp和56 bp片段,而HSV-1不能产生酶切产物;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定猴B病毒,同时也将有密切抗原关系的HSV-1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