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6篇
丛书文集   144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18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合成了三种吡唑啉酮双席夫碱双核稀土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Ln2」(PMαFP)2en「3,其中(HPMαFP)2en为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α-呋喃次甲基」乙二亚胺,Ln为La,Ce,Sm。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谱,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对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新型双β二酮萃取剂,2,6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甲酰基吡啶(PDCBP,简称H2A)的氯仿溶液对铜的萃取行为,所得萃合物组成为Cu(HA)2,计算了有关萃取热力学函数,测定了H2A对Cu2+、RE3+、Th(Ⅳ)、Zr(Ⅳ)、Hf(Ⅳ)等元素的分离因子,并与类似试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3.
在水溶液中,用硝酸铵-溴酸钠串联氧化体系对肟进行选择性氧化生成相应的醛酮。  相似文献   
994.
在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条件下,以取代邻位二元羧酸或羧酸的衍生物合成β-环戊二酮类化合物,对反应原料及其比例、反应时间以及溶剂等影响因素作了讨论。经研究表明,丙酰氯在无水三氯化铝作用下能发生三聚,其结构已由XRD、IR、^1H-NMR和MS表征,并提出了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5.
用热重法(TGA)研究了惰性气氛下聚芳醚酮酮(PEKK)的热分解动力学,发现PEKK的热分解符合无规引发裂解模型.由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0~30%失重百分率下反应的活化能在234.9~242.3kJ/mol之间,频率因子A值在1.538×1013~6.637×1013min-1之间.随着失重百分率的增大,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增大.结果表明,PEKK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预测氮气中280℃失重5%的热老化寿命为15a.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含手性基团的β-二酮及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方法合成三种新的含手性碳原子的β-二酮,1-对辛(壬、癸)氧基联苯基-3-3′-甲基戊基-1,3-丙二酮,及它们的铜(Ⅱ)配合物.确定化学结构后,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相变观察以及作DSC分析,研究β-二酮及其铜(Ⅱ)配合物的相态变化.结果三种β-二酮配体均呈现双变S相液晶,而它们的铜(Ⅱ)配合物却没有表现出液晶性质.结论随着1-对烷氧基联苯基-3-3′-甲戊基-1,3-丙二酮配体的3位基团增大,它们的铜配合物的液晶性质消失.  相似文献   
997.
首次报道了采用溴氧化3-肉桂酰基酚酮5位偶联产物合成缩杂环用化合物的的新方法。3-肉桂酰基酚酮5位偶联产物1a—d在吡啶介质中与过量溴作用生成6-取代苯偶氮基-2-苯基-8-溴酮吡喃-4;9-二酮2a~d。化合物2a~d等4个化合物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98.
用毒死蜱、吡虫啉和噻嗪酮三种药剂LC_(50)胁迫2,4,6及8h后,测定西花蓟马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等3种能源物质的含量,并计算其致死作用下蓟马对不同能源物质的利用率.结果表明,不同药剂LC_(50)胁迫下,3种能源物质含量具有不同的波动,毒死蜱胁迫8h后,蓟马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的消耗最多,其成虫含量分别降至5.47,15.25和11.66μg/头,若虫降至3.94,12.54和7.29μg/头;噻嗪酮胁迫8h后,消耗最少,成虫分别降至5.64,16.32和11.63μg/头,若虫降至4.05,12.73和7.39μg/头.同一药剂致死下,成虫及若虫对3种能源物质的利用率均为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脂肪;不同药剂致死下的相同能源物质,两者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利用率均在毒死蜱作用下最高,噻嗪酮作用下最低,但其对脂肪的利用率在不同药剂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另外,相同药剂作用下,蓟马成虫对相同能源物质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若虫.  相似文献   
99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糖引起DR的机制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等。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DR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最近研究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其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拮抗AGEs生成、抗氧化、抗炎以及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由高糖引起视网膜损害的一种新方法。该文就PPAR-γ防治DR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合成制备了一种荧光标记试剂(2-(9吖啶酮)-乙酰肼),并成功应用于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2-(9吖啶酮)-乙酰肼与脂肪酸的衍生反应可在20分钟内完成。衍生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430nm。采用梯度洗脱使得20种脂肪酸在BDS–C8反相柱上得到良好分离,20种脂肪酸的线性系数均>0.996。当采用20mg栝楼样品进行分析时,脂肪酸检出限(三倍信噪比)在0.21–1.20μg/g之间。采用这种荧光试剂衍生的方法对栝楼根、茎、叶和果皮中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