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森林好像发了疯,这白毛风是越来越猛烈了。这风狂暴地卷起地上的雪,然后又拼命地摇晃着树枝树干,把林子搅得天昏地暗。风卷着雪,吹得李大走起来踉踉跄跄。几步远就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凄惨的叫声越来越近,好像就在附近了。怎么听起来不像人的声音哪,像什么动物?李大一时又弄不清。李大转了几圈,突然听出这叫声来自高处。他费劲地仰起  相似文献   
13.
八、老狐狸醉死森林里的动物们一直找到靠近山边的林子里,才发现了躺在雪地上的芦里。看来芦里已经躺在这里好久了,风卷起雪地上的雪,盖上了芦里的大半个身子。它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任凭哭叫着扑上去的小狐狸们扯它,喊它。“老狐狸!老狐狸!”大家也跟着叫,野猪用嘴拱它,罕达犴用分叉的角去拨拉它,梅花鹿用蹄子去踹它。  相似文献   
14.
<正>亲代抚育(指双亲对后代的保护和喂养)是高等生命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适应行为,也是一些节肢动物具有社会性的关键.亲代抚育在生命进化史中多次独立演化,广泛存在于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以及哺乳动物、鸟、恐龙等脊椎动物中,但这种复杂的行为特征很难在化石证据中观察到.  相似文献   
15.
王晓夏 《世界博览》2010,(21):29-33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人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中,第一次定义了风水。  相似文献   
16.
王雪松 《科技信息》2012,(16):183-183
墨子思想主张里有许多平民理念,针对实际社会的问题,为民请命,呼吁统治者效法上古明君,爱惜民力,维护社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二次葬"是土家族地区延续久远、分布较为普遍的丧葬习俗,是土家族祖先崇拜观念、渔猎经济形态、穴居生活方式以及土家族历史上"忌首"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苏轼葬郏原因学界大致有三说:从1330年开始的"练汝说";从1608年开始的"形胜说";从2002年开始的"求是说"。认为苏轼葬郏是无奈的选择,苏轼葬郏原因探索要依据材料全面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志在行其所学”的苏轼,其葬郏之选中也隐含着人生思考。首先作为事件的葬郏之选。苏轼葬郏之选经由苏辙提议、苏轼首肯,因苏轼去世未果,最终由苏轼之子遵照苏轼遗嘱,在亲友帮助下相地卜兆而定,客观上是由于政治形势不利、经济状况拮据等原因所迫。其次作为观念的葬郏之选。苏轼葬郏之选主观上是由其诸多政治、社会与历史观念等原因所致。最后葬郏之选的哲学意蕴。结合苏轼的哲学思想,可知其葬郏之选过程中的诸多观念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确哦”与“确比”是滇东彝族“闹丧”活动中最为热烈、最具可观性的歌舞场面,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性和独特的艺术样式,在滇东世居少数民族音乐化中独树一帜。它的形态、源流、变异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动因,对它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滇东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提升其化品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