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71.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干形指标为主要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长白落叶松削度方程,研究不同的二次抽样方案对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精度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削度方程中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Kozak方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树冠特征变量,分析树冠大小对干形的影响;在包含树冠变量的模型基础上,结合混合效应模型考虑样地、样木效应对于干形的影响,建立长白落叶松削度方程;采用2种抽样方案(方案Ⅰ,不限定抽样位置;方案Ⅱ,抽样位置限定在相对高0.1以下)对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树冠变量中冠长率与干形关系最为密切,将冠长率引入模型后,提升了模型的拟合精度,且模型参数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通过似然比检验,样地效应和样木效应极显著提升了模型拟合效果(P<0.01),并使用指数函数和一阶连续自回归结构[CAR(1)]来解决削度方程中普遍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最终的混合效应模型调整后决定系数( R a 2)为0.994 1,均方根误差(RMSE)为0.623 1,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 R a 2提高了0.4%,RMSE减小了24.6%)。当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案进行预测时,方案Ⅰ表现出最高的预测精度,抽样数量为5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70 0,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为4.62%;而方案Ⅱ不同抽样数量之间的预测效果差别不大(MAE的变化范围为0.520 3~0.536 6,MAPE的变化范围为5.14%~5.22%),但仍优于基础模型。【结论】将冠长率引入模型后,模型对干形的模拟更贴合实际中的林木生长情况;包含样地效应、样木效应的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长白落叶松的干形变化,为精准估计长白落叶松各材种和立木材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五台山华北落叶松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etraitis生态位特定重叠指数,研究了五台山华北落叶松群落24个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披针叶苔草、峨参、舞鹤草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山杨、风毛菊、茖葱、山刺玫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的耐干旱贫瘠土壤的种群在山体中下部生长,表明其群落环境呈现出旱化和贫瘠化倾向;24个优势种群构成的576个种对中,有206个种对间存在生态位特定重叠,占整个种对数的37.3%,表明优势种群间生态位特定重叠并不普遍,相互之间存在着生态位分离的现象,整个群落不存在强烈的竞争;24个优势种群间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  相似文献   
73.
刘卫宏 《甘肃科技》2011,27(9):157-159
对树龄15年的日本落叶松进行了物理造伤促实试验研究,选出作用效果较好的环剥、倒贴皮进一步做造伤时期、剥口宽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物理造伤能明显促进日本落叶松提早结实,时期和宽度是两个关键因素,在小陇山林区以5月中下旬、环剥宽度1/10D、倒贴皮宽度1/3D为宜。  相似文献   
74.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中山以上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材质好,用途广,生长较快,有涵养水源效能。其病虫害危害严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办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5.
利用日本落叶松冬季休眠期,采取冬季移栽的办法进行幼林抚育,不仅达到了良好的抚育效果,同时还为移栽大型树进行造林提供了苗木来源。1999年1月中旬,在庄河市明阳镇国营业场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移栽试验,树龄5-8年,树高5-6m,带土坨移植,造林后成活率达90%以上,生长速度高于一般造林。与1-2年生幼苗造林相比,缩短了成林时间3-5年。  相似文献   
76.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习性和防治技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叶蜂是近年来在我县发生的重要森林害虫之一。为了控制该虫的扩散蔓延,我们开展了该虫的生活史观察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予后。  相似文献   
77.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单木高生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31株解析木数据,利用Logistic方程和4参数的Richards方程拟合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高生长模型,经检验,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对林木年龄(A)、胸径(D)、树高(H)、活枝下高(h1)、死枝下高(h2)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D、H、h1、h2等在0.01水平上有显著正相关,所拟合的活枝下高和死枝下高的模型在0.01水平上显著。研究表明:Logistic方程较4参数的Richards方程对兴安落叶松高生长的拟合效果好,它们对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高生长拟合所得模型的R2分别为0.829、0.758、0.807和0.771、0.668、0.824。以Logistic方程对优势木和被压木的拟合效果较对平均木的好。对优势木高生长模型精度检验发现,实测值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8.
甘肃省天祝县华隆林区位于天祝县中南部,林区内落叶松林与青海云杉林相连,或错落交叉,为落叶松叶蜂的繁殖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叶蜂对林木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果的巩固和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林区工作人员实行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该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9.
为实现对热解用气力输送进料情况实时监测,以落叶松锯末颗粒为原料,采用遮光管内红外激光头与光敏传感器联用的方法,在自主研发的在线监测实验台上,考察了气体流量对进料率、固气比等的影响,分析了电平均值与进料率、固气比、颗粒速率的关系,并对管路各层的颗粒浓度进行了灰度图像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在线监测;电平均值与进料率的变化关系和幂函数在第一象限的规律相似;电平均值与颗粒速率负相关;流体颗粒速率由管路下层到上层依次递增;距离喷嘴越远,电平均值越大,流体颗粒速率越小,颗粒分布更加分散,管路各层浓度更加均匀;圆管(DN 20 mm)流体颗粒平均速率约为0.2~0.6 m/s。  相似文献   
80.
以东北落叶松为试材,经高温高压蒸汽-真空处理,在不同厚度、含水率及不同温度、时间、真空度下脱脂干燥,测试脱脂率.结果显示:在180℃保温40min,真空30min条件下,木材脱脂率显著提高,最高可达63.05%;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木材结构发现,木材经高温高压处理后,其细胞壁出现裂纹,纹孔出现不同程度裂隙,这些改变有利于树脂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