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针对落叶松叶蜂危害发生、发展的特性,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采用抽样方法对北京小龙门林场地区华北落叶松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外貌、生活型组成等群落学特征,计测了常见物种的重要值指标,并对华北落叶松群落划分群丛。结果表明:该群落共出现了146种植物,隶属50科,114属。地上芽植物和高位芽植物是该群落优势层片,反映了该地区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的典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群落的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根据分类结果,可将华北落叶松群落36个样方划分为8个群丛,基本上代表了本地区华北落叶松群落的群丛类型,具有明确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采用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60株优势木数据建立林分饱和密度模型,编制了经营密度表,再利用26块密度近似于合理经营密度的不同生长阶段样地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径阶分布和总蓄积量的分析,评价以经营密度表指导抚育间伐的过程及效果。结果表明:随平均胸径的增大林分密度不断减少,方程N=3 847.345 1e-0.082D适用于预估林分密度,编制的经营密度表反映了0.6~0.8郁闭度下长白落叶松各个生长阶段的最适林分密度。26块模拟样地的间伐前密度为2 883株/hm2,经历3次间伐后的林分平均密度分别为2 000、1 400和1 000株/hm2,最终成熟林的平均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树冠竞争因子为416.33,总蓄积量为242.12 m3/hm2,大径材比率达59.26%。  相似文献   
116.
刘雅娟 《甘肃科技》2013,29(6):129-130
将温度分设为5个梯度,利用光照培养箱对落叶松叶峰的蛹和幼虫进行了有效积温建模实验,经过分析,建立了N蛹=(85±8.13)/[T-(6.76±0.7)],N幼虫=(145.29±12.67)/[T-(8.95±0.71)]两个预测模型。经在生产中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期相吻合,预测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17.
生物量估算参数以比值的形式描述林分蓄积量、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的相对生长关系.为降低区域森林生物量估算及其变化的不准确性,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例,利用89块样地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关帝山林区、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林区等4个典型区域地上生物量(MA)与蓄积量(V)、地上生物量(MA)与树干生物量(MS)以及地下生物量(MR)与地上生物量(MA)间的回归方程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区域MA与V方程间和MA与MS方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按区域构建MA与V以及MA与MS的方程;不同区域的MR与MA方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区域的方程也有良好的回归效果(R2>0.90).此外,利用V、MS、MA和MR间的函数关系将提高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整体优于利用生物量估算参数和林分指标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18.
为验证修正Gash模型在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中的适用性,基于2014年4—10月56场降雨,评价兴安落叶松林冠对次降雨、周累积降雨、季节降雨及年降雨截留量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总降雨量为(289.4±1.66)mm,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75.44%、2.60%和21.95%。林冠截留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别为65.17 mm和63.53 mm,相对误差为2.58%; 周累计林冠截留量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59%; 春、夏、秋季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71%、3.62%和0.44%。单次降雨林冠截留量只有在降雨量较小情况下,模拟精度较高; 当降雨量增加到12.23 mm时,模拟精度显著降低。据此表明,修正Gash模型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冠截留总量的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研究该地区森林水分循环和利用提供科学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基于不同直径分布预测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Lognormal分布模型),构建包含华北落叶松林分因子的直径分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有助于分析直径分布对林分因子动态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应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E)估计模型参数,通过K-S(Kolmogorov-Smirnov)检验、C-V(Cramer-von Mises)检验、A-D(Anderson-Darling)检验对模型适用性进行检验,基于最优模型构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最优模型为Weibull分布;基于最优模型,构建了包含优势高、断面积、对数密度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当3个参数随机效应方差-协方差结构和误差项结构均为对角矩阵结构[UN(1)]时,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包含位置、尺度、形状3参数随机效应项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5、0.888、0.801,均方误差(MSE)分别为5.365、1.724、1.15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316、1.313、1.073,拟合结果均较好。【结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直径分布能力,可为精准预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