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酸模属植物戟叶酸模(Rumexhastatus)的非石油醚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以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1-O-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1)、蔗糖(2)、酸模素(3)、酸模素-8-O-β-D-葡萄糖苷(4)、反式白藜芦醇(5)、反式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化合物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2.
目的 改进2-(1-甲基)-3-(2-四氢呋喃基)丙酸N,N-二乙氨基乙酯草酸盐(VI)合成方法,方法 在1-氯甲基和四氢糠基丙二酸二乙酯(I)的烷基化反应中使用NaH/DMF为催化剂;在2-(1-甲基)-3-(2-甲氢呋喃基)丙酸(IV)与2-氯乙基-N,N-二乙基胺的酯化反应中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在2-(1-甲基)-3-(2-四氢呋基)丙酸N,N-乙氨基乙酯(V)与草酸成盐中,直接一水合  相似文献   
423.
以3-羟基-2-酸为原料,通过溴化、还原、酯化、亚硝化等一系列反应制得中间体4-亚硝基-7-溴-2-酸甲酯(Ⅳ).化合物(Ⅳ)与费歇尔碱缩合即得题示化合物——N-十八烷基-3,3-二甲基-5′-甲氧羰基-8′-溴吲哚啉螺并口恶嗪(Ⅴ).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的中间体及目标分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Ⅴ)具有光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424.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万家寨段黄河水中、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以甲醇—水(体积比68∶32)为流动相,采用WatersBondapakTMODS C18(3.9mm×150mm)色谱柱,在254nm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菲、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分别为0.1103μg/L、0.03276μg/L、1.124μg/L.  相似文献   
425.
菌株8-A-2对萘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烃类的菌株8-A-2,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8-A-2对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此菌株能以为惟一碳源进行生长,并且确立了最适合的培养条件。在含0.2%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35℃摇床培养48h,降解率可达98%以上。表明在温度为35℃,pH值为7.0,的含量为0.2%时,该菌株对的降解率最好。  相似文献   
426.
青岛近岸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萘和多溴联苯醚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杨永亮  潘静  李悦  殷效彩  石磊 《科学通报》2003,48(21):2244-2251
对同一样品经索氏抽提、多级复合硅胶层析柱、渗透凝胶层析柱、氧化铝层析柱分离, 利用低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近岸5个表层沉积物和1个贝类样品中的31种多氯(PCNs)和21种多溴联苯醚(PBDEs)异构体的含量分布特征、毒性当量浓度及来源进行了研究. 总PCNs和PBDEs最高含量出现在河口处. 总PCNs含量范围为212~1209 pg/g (dw), 以3氯代PCNs为主. 总PBDEs含量范围为117~5510 pg/g (dw). 主要以6-氯以下(含6-氯)为主. 局部来源的PCNs来自垃圾焚烧、燃煤等高温过程. PBDEs则主要来自分子扩散. 除了在河口处受到城市污水污泥的影响之外, 大气沉降是青岛近海PCNs与PBDEs的重要来源. 青岛近岸贻贝中PCNs和PBDEs都相对于沉积物有富集作用. PCNs的总毒性当量浓度均低于PCBs总毒性当量浓度.  相似文献   
427.
系统研究了化合物β-胺、α-胺、1,8-二胺、β-酚和2,7-二酚的气相HeI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其中1,8-二胺、2,7-二酚的UPS为首次报道.利用Gaussian94程序的RHF/3—21G对各体系进行了分子构型优化,对得到的优化构型实施了RHF/6—31G量子化学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对各分子体系的UPS谱进行了指认.计算结果显示:1)在胺和酚系列化合物中,低电离能区的4个谱峰均为环和N,O原子间共轭π键的电离相关联,而不出现N,O原子的孤对电子峰,并且在胺及酚类化合物中,轨道中C—N,C-O键的权重影响其电离能的大小,C-N,C-O键的权重越大,第1电离能越低,说明第1电离能所激发的电子是由πC-N,πC-O键束缚的;2)取代基给电子能力影响化合物的第1电离能,给电子能力越强,电离能越低.  相似文献   
428.
通过微生物-类Fenton氧化联合技术提高水溶液中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投加量为200 mg·L-1的50 mL溶液经纺锤芽孢杆菌(BFN)降解96 h后,的去除率达100%,而溶液中COD的去除率仅为59.4%,说明溶液中还存在的降解中间产物.在纳米零价铁(nZVI)投加量为1.0 g·L-1,H2O2为10mmol·L-1,pH为3.0,温度35℃的优化条件下,对BFN降解40 h后的溶液进行类Fenton氧化,溶液COD的去除率达到86.7%.最终,微生物-类Fenton氧化联合法对200 mg·L-1溶液的COD总去除率高达91.6%.  相似文献   
429.
以水或乙醇作为反应介质,不使用相转移催化剂,通过β-酚与溴代硝基烯烃的Michael-FriedelCrafts/alkylation串联反应,高效、温和地合成了一系列1,2-二氢并呋喃衍生物;考察了不同溶剂及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及表征.  相似文献   
430.
聚羧酸类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聚羧酸类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聚羧酸减水剂与系减水剂进行对比,研究了两种减水剂对水泥净浆的作用效果,以及对C25和C50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D,TG-DSC分析结果,探讨了聚羧酸类、系减水剂对水泥水化和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与系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类减水剂对水泥颗粒有更好的分散性能和分散保持性,能有效地抑制水泥的早期水化和水化产物最初相的析出,减少水化产物CH晶体的生成而不影响后期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对于C25混凝土的强度影响,两种减水剂相近,而对于C50混凝土,聚羧酸类减水剂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