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21.
用0.01mol/L的pH5.8磷酸缓冲液浸种9h,可在大豆种子萌发期低温胁迫((3±1)℃,24h)条件下,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水溶性蛋白含量和稀碱提取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脯氨酸含量也显著增加.表明磷酸缓冲液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期在低温胁迫时,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报道了用稀土液培养紫孢侧耳菇孢子的研究过程.研究表明,用20mg·L-1、50mg·L-1的稀土液培养紫孢侧耳菇孢子,明显促进孢子萌发,加速菌丝生长,防止菌种衰退变异.  相似文献   
123.
124.
本文旨在探讨Ca^2+、Na^+处理对水分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初步表明,用0.10%-0.35%Ca^2+、Na^+处理小麦种子18h,在水分胁迫下其发芽率、根冠比、幼苗鲜重都显著高于水处理情形,其中又以0.25%Ca^2+、0.20%Na^+处理浓度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报导了Ceramitim fenerrimtlm(Marf)Okan和Polgsiphonia japonica Harv两种红藻切断的再生。前者中轴细胞只能产生皮层细胞与假根,由皮层细胞再生新枝或假根。后者由中轴细胞再生生长点,然后由它生成新枝,围轴细胞只能产生假根与无色毛。藻体基部的小皮层细胞可以产生生长成新枝的生长点。两种红藻都表现了切断细胞的明显分工与再生的极性。无论仙莱或多管藻的切断都是近上端部份产生新枝,近切断下端产生假根,未见到上下颠倒的现象。产生假根的细胞在切断的任何部位均可;假根末端多成多分枝,用以附着于基质上(Subsfrafum)。假根末端分枝初期的形状在同一属不同种间表现有所不同。研究证明利用切断再生比利用孢子萌发长成的藻体要快。可以考虑利用这一特点在人工条件下一年多次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海藻。  相似文献   
126.
本文把2个小麦品种(法国和中国春小麦)经浸泡17h已开始萌动的种子暴露于具有特定共振条件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场72h,实验选用的高频电磁场频率分别为v_1=147.9MHz,v_2=53.6MHz,v_3=84.4MHz。实验结果显示,频率为147.9MHz和84.4MHz的ESR高频场对萌发种子胚芽的生长有抑制效应,其抑制峰分别在H_0=2.15A,2.25A处和H_1=3.5V处;而频率为53.6MHz的ESR场对种子胚芽生长则有促进作用,其促进峰在H_1=4.0V。这种依共振条件为转移的ESR生物学效应是一种非热致效应。本工作证实了ESR场对萌发胚芽生长有调控作用。这就从实验方面支持和丰富了Frohlich提出的关于非热致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7.
周香艳  张琼 《甘肃科技》2012,28(13):142-143,128
在水、气、基质等适宜的黑暗条件下,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5、10、15、20、25、30、35℃)对黄豆种子萌发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豆种子在25℃条件下萌发最早,发芽势高达80.0±1.48%,发芽率为96.0±1.62%,在培养7d时,胚根与下胚轴的长度分别为72.60±1.08mm和78.80±1.19mm,轴根比也最大,表明黄豆种子在25℃下萌发,生长情况及感官品质均较好.  相似文献   
128.
不同屋面雨水径流中PAHs污染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京市典型沥青屋面、瓦屋面径流中PAHs含量进行了9场降雨事件的现场取样监测,对比分析了2种不同屋面径流中PAHs的EMC值及其各组分的浓度,并对其初期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沥青屋面径流PAHs污染较严重,其平均浓度为4 261.7 ng/L,而瓦屋面径流PAHs平均浓度仅为351.2 ng/L.沥青屋面、瓦屋面径流中PAHs均以4环组分为主,沥青屋面径流中3环组分占较大含量,而瓦屋面径流中5环和6环PAHs浓度仅次于4环PAHs.大多数降雨事件中总PAHs及各组分均存在较显著的初期效应;前期晴天数对PAHs在屋面的累积影响最大,瓦屋面径流PAHs含量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大,而沥青屋面径流PAHs含量受降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9.
回顾了瓦尔特·迈斯纳的生平,讲述了1911~1933年人们对超导体认识上的偏见及影响人们认识超导磁性质的实验因素,介绍了迈斯纳对超导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和迈斯纳效应现象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0.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