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4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观察,对宽鳞大孔菌[Favolus squamosus(Huds.ex Fr.)Ames]生态特点、形态与结构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宽鳞大孔菌子实体菌肉肥厚,香味浓,多丛生,具有重要的人工栽培与开发价值;其子实体为二型菌丝类型,生殖菌丝无色透明,有分支,具横隔.子实层由担子与担孢子构成,无囊状体.担子棒状,每担子可产生4个担孢子.通常条件下,担孢子萌发率较低,营养菌丝生长缓慢,生长一段时间后易产生厚垣孢子.  相似文献   
102.
基质pH值对青霉(penicillium)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2-7.5的条件下,对青霉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形成最为有利;但当pH超过9.5或低于4时,青霉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03.
不同生态因子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蛹虫草菌丝生长对营养元素需求和对生态因子的要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是葡萄糖,适宜氮源是蛋白胨,适宜C:N为40:1.适宜无机盐是KH2PO4,最适宜温度是20℃,最适宜含水量是70%,最适宜pH值是6.5。  相似文献   
104.
鳞茎软腐病。受害后鳞茎呈褐色水浸状,变软、腐烂,最后鳞茎外表密布一层菌丝。为预防此病发生,挖掘时要避免碰伤鳞茎;贮藏前需充分阴干,贮藏也要干燥,并注意通风。  相似文献   
105.
猴头发酵菌丝多糖的分离、提取、纯化及其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猴头菌(Hericunm erinaceus)发酵菌丝中提取胞内水溶性粗多糖,经酶法和Sevag法脱蛋白,乙醇分级后得到四个级分:HPA,HPB,HPC,HPD,其中HPA和HPB经检验为均一组分。组成分析表明二均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106.
张是  德兵 《河南科技》2004,(9):13-13
根据菌种生长原理和我们多年的实践,现将使菌丝密壮、生长旺盛的一些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07.
9.出菇管理.从覆土到出菇约需18~20天,要特别注意加强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的管理,创造条件促进菌丝健壮生长,促进其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  相似文献   
108.
李芳  刘波  张靖  刘芳 《武夷科学》2004,20(1):17-21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装瓶量来调节通气量 ,以淡紫拟青霉菌株 NH- PL- 0 3培养过程发酵液的 OD值、p H值、菌丝重量、孢子量、对茎线虫毒力为指标 ,研究探讨通气量对淡紫拟青霉菌 NH- PL- 0 3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气量不仅影响孢子生成与菌丝生长而且影响毒力产物生成 ,菌丝生长与孢子生成的最佳设置是 50 ml(2 50 ml锥形瓶 ) ,培养 1 32 h菌丝量达到的 0 .98g/ 1 0 ml,产孢量达到 75.0× 1 0 8/ ml,而对线虫的毒力的最佳设置是 1 0 0 ml,培养 1 32 h,菌液对茎线虫的较正致死率达到 57.0 %。  相似文献   
109.
微生物共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真菌-细菌联合体能以多种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种生态功能。有些细菌驻留在真菌菌丝内部,借以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分布和次级代谢过程,这些细菌被称为菌丝内生细菌(endohyphal bacteria, EHB)。EHB的研究揭开了微生物生态学的一个新篇章,是真菌与细菌共生关系中最紧密的代表。在逆境条件下,EHB可以调节寄主生殖机制相关的关键成分或步骤,诱导植物激素类物质的产生,对寄主真菌具有辅助性保护作用。研究最深入的真菌-EHB共生体系是植物致病性根霉菌Rhizopus sp.与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引起水稻幼苗枯萎病所必需的植物毒素——根霉素是由伯克霍尔德氏菌所产生的,而非寄主根霉菌本身产生的。EHB也会影响定殖于高等植物的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多样性。在某些情况下,EHB还有助于激活参与识别、转录调节和初级代谢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目前已开发出了无菌培养分离EHB的方法,然而对真菌-EHB共生体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综述了菌丝内生细菌EHB及其与宿主真菌的共生体系,阐述这些伴侣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以及EHB对宿主真菌和宿主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基质pH值对灰树花菌丝体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pH4.8-6.4范围内,菌丝体增殖较快,尤以pH5.6增殖最快,且对矿质养分(磷、钾、钙、镁、锰等)的吸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