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荷塘真美     
正盛夏时节,我来到荷塘边,发现荷塘是那么美,那么恬静。正如大作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篇优美的文章——《荷塘月色》。看,那几片荷叶多么肥绿!几滴小水珠落在了荷叶上,又迅速地弹开来。"叮叮咚咚……"听,这是多么美妙的自然之声,仿佛是歌手在轻吟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和背景,是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又看不到出路,暂时超然,写此作品。本文从时间、地点、作品内容和作者思想等方面论述这篇作品与"四.一二"政变没有关系,并驳斥了以往论证此作品与"四.一二"政变密切的文章,引用作者其他作品的话语,超出了此作品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时限。在极"左"思潮影响下给作品强加的政治斗争思想,是早都应当抛弃的错误思想和作风。并说明此作品不在于表达愤懑、苦闷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思想,而在于描绘优美的意境,表达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13.
<小说月报>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为<荷塘月色>搭建了广阔的阅读平台.二三十年代对<荷塘月色>的阅读是一种印象式阅读,阅读者不约而同地把朱自清放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以此来把握其散文的整体特征.1948年朱自清的去世催发了一个阅读高潮,阅读者主要关注其散文的整体艺术风格和语言的使用,仍然是普遍把其散文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具体针对<荷塘月色>的文字很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及其三个原则的研究,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之一的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归纳出的四类翻译策略为基础,创新性地总结出两种翻译策略,即功能性翻译策略和语言性翻译策略,并用以对比和分析《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本,尝试为评析和鉴赏译文提供新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远东先生对《荷塘月色》的误读,拟从创作背景、“荷”的意象属性和采莲风俗内涵的探讨,来证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苦闷灵魂的宣泄和人格理想的寻觅,从而否定其认为作品体现了朱自清“爱欲骚动”和对异性爱慕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重视审视了抒情散文的杰作《荷塘月色》,并以荷叶、荷花、荷波的图画美 ,月色、树色、夜色的朦胧美 ,语言、语意、文气的音韵美 ,荷香、月光、月影的音乐美 ,就这篇抒情散文进行了探讨 ,给了读者一个通过联想和想象而再创造的余地 ,使读者感受《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绝唱。  相似文献   
17.
杜芳芳 《科技信息》2010,(12):135-13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具备读写听说综合语文能力。可见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需要齐头并重,哪一个都不能轻视,然而语文教学内容往往既多又杂。作为课堂教学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才能把握好难易点,突出重点。这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本人结合《荷塘月色》的教学体会,现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