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93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香蕉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永跃  曾玲  梁广文 《武夷科学》2002,18(1):276-279
目前香蕉主要害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 ,生物防治有所研究。笔者认为今后应开展香蕉园生物控害基础功能、无公害的控制技术、合理科学的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最终达到持续控制和生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2.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33.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灾区区划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区划理论,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方法,将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灾区分为3个区和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等级区域,分别建立了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对危害速生丰产林的食叶害虫的发生发展规律作了探讨,重点论述了如何应用林业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森林健康生长发育,而不利于食叶害虫大发生的环境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35.
杉木种子园球果虫害及变色对种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9年在福建省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检测了3个无性系(6421,47,33)、64株标准株、3508个球果。结果表明球果害虫主要是杉木球果麦蛾,而杉木扁长蝽等的危害及炭疽菌、散斑壳菌的侵染可导致球果变色。方差分析显示:球果虫害及变色明显影响鲜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及出籽率,但它们对发芽率及涩籽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6.
灾变模型在马尾松毛虫灾级预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灰色理论中的灾变模型以及灰色区间模型,对马尾松毛虫灾级进行了模拟、预测和分析,从而给出了一个预测马尾松毛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7.
黄缘阿扁叶蜂是我市用材林松类树种马尾松、云南松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该早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在土室内变为预蛹越夏越冬,次年2月中旬羽化,5月上旬为幼虫主要要危害期,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幼虫期用20%氰戌菊酯、25%灭幼混合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8.
39.
利用性诱剂在苹果园控制苹小卷叶蛾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利用性诱剂对苹果园控制苹小卷叶蛾的研究及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pogona sacchari (Bojer), a invasive alien pest, we analyzed the larval ecdysteroid composition and titers in this pest. The main component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of O. sacchari is 20-hydroxyecdysone, and also there is a little 26-hydroxyecdysone. The titer of ecdysteriods in the larvae from the 1st instar to the 7th instar was gotten higher gradually compared on ng ecdyster-oid/larva, but no regularity could be found about the titer if compared on ng ecdysteroid/g avoirdupois. There was only one peak of ecdysteroids (0.5475 ng/larva) showed at day 2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the 6th instar larvae. However, there were two peaks appear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time of the 7th instar larvae , one peak (0.29415 ng/larva) at day 3, another (0.214 ng/larva) at day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