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7篇
教育与普及   4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16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将历史传统教育置于亲身参与背景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参与、体验的构建,“寓教于乐”,很可能是目前红色旅游的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审美体验是英语阅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表现为形式美和内容美,具有提高精神文明、间接促进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把阅读和审美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互动性,对克服不利因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月娥 《奇闻怪事》2007,(10):24-24
一直以来。人们总把更多的关注给予了那些优秀的出众的孩子,其实,普通的孩子也需要关注,即使最最普通的孩子,他的生命体验也是值得在意与尊重的。对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被关爱、被需要,有期待、有成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他们个性的良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使表现平平的孩子建立自信心,也能获得成功与奖赏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元认知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三者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统一整体--元认知.而英语教学中必然也存在元认知的监控调节作用,从而使英语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文章从元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活动的性质两个方面阐明了元认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期对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夏希 《科技信息》2008,(10):312-312
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这种消极心理体验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对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写作这门必备的学习和工作技能是相当不利的,它甚至会影响学生在其他方面成功经验的获取。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写作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18.
声乐演唱作为二度创作,其使命不仅要使原作鲜活再现,还需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打破心理预期”便是通过抓住审美主体的情绪体验,在不破坏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以音乐的细节着手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  相似文献   
19.
着重指出,直观体验思维的本质在于通过“比类取象”的途径,建立人对自身体验与对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从中把握作为有机整体的人自身以及外物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直观体验思维在认识各种有机整体宏观特征和各种有机联系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它有地发现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很多靠形式抽象思维难以察觉的特征,在对有机融化的认识上达到知、情、意相统一的境界,从而获得一种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思维方式曾在我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中  相似文献   
20.
大忠 《世界科学》1997,(10):19-19
濒死体验或许只是生理反应,否则就是探视世界之外的窥孔。由于日益发达的医疗技术,挽救了大量濒于死亡的人的生命,一些看似荒诞的报告也越来越多。《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近作过一次民意测验,近18%的美国人称他们有过濒死体验,研究人员认为在生死线上挣扎过一回的人,约三分之一,亦即1500万美国人有过不寻常的感受。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教授、《濒死研究})杂志的主编,今年50岁的布鲁斯·格雷森(BruceGreyson)花了毕生的精力调查这些事件,试图为生命以后的世界打开一个窥孔。他说有过类似体验的人后来都"沉迷于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