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3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戴洪帅 《科技信息》2010,(29):I0120-I0120
本文主要简单讨论一下经济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对双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完整的表达出来,而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由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具有地域性差异,使得双语间转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从而导致翻译中语意损失现象的发生。语意损失表面上看是两种语言(原语和译语)不同造成的,但产生语意损失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文章从地域环境、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比较了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3.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详细论述了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就英汉翻译中如何根据这种差异进行结构转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4.
刘锦芳 《科技信息》2009,(34):134-135
英汉习语表达丰富,在各自的民族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它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种风俗、甚至一种国情。认识和掌握习语的文化内涵对于学习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翻译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5.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与词汇空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中,词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常常带有各民族特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空缺现象。产生英汉词汇空缺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地理环境、生活经验、语言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差异,分析比较词汇的空缺现象有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丰富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6.
何新 《科技信息》2011,(21):162-162,130
汉英文都有丰富的动物词汇,但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较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了相同或不同的喻意和情感,导致汉英文中大量的动物名词以及动物词汇的喻意是异多同少。本文试从几种动物生肖词汇中的英汉喻意对比中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并加深对汉英文化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7.
在本文中,笔者从探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层次和教学课程设置着手,通过建立整体语言教学法指导下的实用英语课型,坚持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整体语言教学观,借鉴对比语言学的理论,通过汉英互译、语篇分析缩小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以期真正意义上提高研究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8.
徐怡 《科技信息》2010,(26):I0140-I0141
翻译界近三十年来有"神似论"与"等值论"之争。就英汉互译来说,我比较认同前者的观点。要做到"神似",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运用不可忽视。本文从颜色,联想和比喻,语义及语境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文化差异是英汉互译中,译文无限接近于原文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9.
张琼 《科技信息》2010,(26):I0156-I0156
英汉习语中,存在不少与"手"、"掌"或"指"有关的习语。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但使用的侧重点和意思又有所差异。本文从隐喻认知角度对英汉"手"的习语进行对比分析,并试图找到产生隐喻差异的原因。这不仅反映了"手"这一人类最重要的器官所表示的隐喻意义与文化的共同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地位,反映了文化、隐喻及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0.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普遍的层面,要深入到不同文体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论说文的广泛调查,发现英语论说文的显性衔接率为89%,汉语论说文的显性衔接率为79%。汉语论说文显性衔接率并不因汉语重意合而很低;英语论说文也像汉语论说文一样可以省略部分句际连接性词语。英汉论说文衔接机制的最大区别是汉语论说文显性衔接度的不平衡性,有的语篇很高,少数语篇很低;英语论说文各种语篇的显性衔接度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