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以2-巯基苯并咪唑及溴化丹皮酚为原料,通过Huisgen 1,3-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三氮唑环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并应用DEPT,1 H-1 H COSY,HMQC,HMBC等2DNMR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1 H和13 C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72.
以芳醛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碘作为催化剂,在离子液体中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1-苄基-2-芳基-1H-苯并[d]咪唑衍生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一步证实产物3a的结构.  相似文献   
73.
以邻苯二胺、氨基氰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研究苯并咪唑亚胺衍生物的微波合成工艺,并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苯并咪唑亚胺系列衍生物(3a-3h),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氢谱(1H NMR)、红外光谱(IR)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证。以N-苯并咪唑基-3,5-二甲基苯基亚胺(3a)为例,考察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和原料摩尔比对其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微波辐射时间为12 min、微波功率为400 W、摩尔比为1∶1.5。此时,3a的收率为83%。  相似文献   
74.
目的合成苯并咪唑酯及其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方法以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2-甲酸乙酯(1)和苯并咪唑-2-乙酸乙酯(2),再以丙酮为溶剂,分别与乙酰氯,苯甲酰氯和二茂铁甲酰氯常温反应3 h。结果合成了N-取代苯并咪唑-2-甲酸乙酯酰胺衍生物(1a-1c),N-取代苯并咪唑-2-乙酸乙酯酰胺衍生物(2a-2c),并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结论合成方法简便、易行、产率高,为进一步形成配合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5.
2-(5-氨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醛为初始原料,通过羟甲基化、与邻苯二胺成环、氯甲基化、Gabriel反应制备了2-(5-氨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用核磁、红外对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各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收率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相似文献   
76.
利用Al3+对6-甲基-2-(α-羟甲基)-1H-苯并咪唑(MHMBM)荧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快速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铝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介质中,MHMBM的荧光强度与Al3+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0 9。Al3+的检出限为1.5 ng/mL,线性范围为(0.004 5-0.135)μg/mL。方法用于灌木枝叶标准样品(CRMs)中Al3+的测定,RSD=0.46%,分析结果与CRMs的标示值一致。  相似文献   
77.
在无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由邻苯二胺与有机酸经微波催化熔融反应,快速合成苯并咪唑及几种2-烷基衍生物.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反应快速并且排污少.产品经红外光谱验证.  相似文献   
78.
通过高温溶液缩聚法,将1,4,5,8-萘四甲酸二酐与6,6’-二[2-(4-氨基苯)苯并咪唑]、3,3’-二(4-苯磺酸)-联苯胺反应,得到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将聚合物制备成薄膜,苯并咪唑单元的引入使得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中形成了咪唑-磺酸之间的酸碱离子交联结构,提高了膜的力学强度、尺寸稳定性、氧化及水解稳定性。质子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质子电导率为0.19 S/cm,高于同等测试条件下Nafion115膜的质子电导率(0.13S/cm)。  相似文献   
79.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分别以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TB)和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合成了四种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拟化合物[Cu(NTB)(ClO4)2.CH3OH.3H2O,Cu(NO3)2,NTB.2CH3OH.3H2O,Cu(NO3)2.N3.4CH3OH,Cu(ClO4)2.N3.6CH3OH.6H2O]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紫外谱图表征,利用邻苯二酚氧化法检测了活性,活性数据值表明,配合物具有抑制O2-的活性,其中Cu(ClO4)2.N3.6CH3OH.6H2O的活性高于其它配合物,IC50=4.34。  相似文献   
80.
钴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八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1,4二乙氨基乙二醚(EGTB)的三种双核钴(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红外(IR)、紫外可见( UVVis)光谱,摩尔电导,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结果,并用硝基蓝四氮唑(NBT)光照还原法证明这几种配合物均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性质,与O-2的反应速率常数在106 mol-1·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