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蒙田这位法国人文主义奇才的思想特色来看,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力,他的怀疑主义和中庸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汇通中存在差异,亲近、结缘中蕴含距离.中国新文学散文作者以英伦三岛为中介,与蒙田携手、对话,几经沉浮,在新时期,他终于为中国读者真正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2.
朱光潜提出"人生艺术化",并指诗之美在情趣饱和的意象。艺术是情趣的活动,但有人情趣丰富,有人情趣干枯。在情与理孰轻孰重的论辩中,朱光潜认为纯任理智的生活,趣味剥削无余,且道德亦流为下品,"人生应有若干喜剧才行"是他的回答。艺术貌似无所为,却弥补了道德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共相问题是逻辑学和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之一。对共相本质的争论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代表了在该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三世纪,波菲利提出了关于共相的三个最根本的问题,但他没有做出结论。六世纪初,波爱修斯着力于用逻辑的方法再论共相的实质,但他的结论动摇于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并最终归于柏拉图主义。他的这一结论加剧了对共相问题的争。  相似文献   
4.
“强纲领”SSK的相对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纲领”SSK的相对主义特征体现在对实在、科学方法、实验和理论的解构中,体现在对科学知识的意识形态化中,体现在其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上。这种思潮不仅威胁到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而且还危及到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了科学主义的表现及其内涵,分析了科学主义观念在中国存在的现实性的以及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反科学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解构性反科学主义是不恰当的,应该坚持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当代写作学最新科研究成果——“非构思主义”写作哲学思想,对当前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危害性,阐释与“非构思主义”写作哲学思想内涵,并构建了当代写作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 纵观胡适一生的政治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胡适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改良主义者这一结论。胡适之所以成为改良主义的“典范”,是因为他有“坚定不移”的改良主义政治思想。胡适改良主义政治思想的最终形成是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新和平主义”和成为“实用主义”信徒为标志的。本文试图对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其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形成做一些探讨,以求教专家学者。 (一) 一九一○年八月一十六日,胡适离开了一年后即将覆灭的清王朝,乘着“海上宫殿”号轮船于九月份到达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与封建落后的中国完全不同的发达的资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现自身陷入一种境地,在那里似乎没有真正意义的途径使我们从围绕自身的技术型企业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走向生态纪元的社会。很多社团近期已经热心于进入一个生态社会并在一些领域采取行动,这些领域便是新故事、生物区域主义以及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曾欢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39-42,82
无论是培根的知识统一、笛卡尔的普遍数学,还是霍布斯的物理主义,都源于一种对绝对确定性的寻求,并试图用一种“科学方法”使知识成为普遍的和永恒的绝对真理,于是,“科学方法”被赋予某种向政治、经济、文学等领域转移的能力,甚至获得了某种可以支配其他事物的地位,这是科学主义在17世纪萌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钟飞腾 《世界博览》2008,(22):28-30
三十年开放实践,进一步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开放,向谁开放,怎样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