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近20年来苏州市城市化与非农用地扩张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4期遥感数据与社会-经济资料,应用RS/GIS技术对1984~2003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导致的农业土壤资源缩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苏州市非农用地总面积比1984年扩大了2.9倍,年均扩展面积810hm^2。与苏州市相比,苏州地区的非农用地相对扩张强度(ER)较高,表明苏州地区以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为驱动力的泛中心城市化现象突出;而绝对扩张强度(EA)却明显低于苏州市,说明苏州市在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基础上,依然保持着高于苏州地区平均水平的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关资料分析表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的非农流转可能会对苏州地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维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图3,表3,参13。  相似文献   
312.
基于地市级科技情报机构的定位与选择,苏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第四媒体--"苏州车网".介绍了"苏州车网"的概况和创建体会.  相似文献   
313.
苏州河底泥污染状况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苏州河综合整治工程,关于苏州河底泥的处理处置,因为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而出现了疏浚底泥和不疏浚底泥两种不同的观点。笔者结合自己参与底泥研究的亲身体会,对底泥的是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两种观点的差异,得出应当疏浚的结论并对底泥疏浚后的出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14.
1936年苏州图书馆可园梅展的举办既是为民众赏梅应景之设,也有以梅花激励民志的深刻用意,同时也有呼应儿童年、儿童节之考虑,馆长蒋吟秋先生在此次梅展的筹办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报刊媒体的宣传报道以及社会名流的雅集唱和,扩大了此次展览的影响范围,吸引数千民众入园参观。此次梅展的成功举办,为翌年更大规模的吴中文献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15.
苏州,一向被视为上海的"后花园"。对无锡的"城里人"同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除了古城那些精美的园林建筑、缤纷的美食店铺外,郊外沿太湖那些别有野趣的"小景致"也很令人向往。传说中的老村子  相似文献   
316.
张玉芹 《科技资讯》2009,(31):169-169
苏州城市旅游广告是苏州城市对外宣传形象的一个重要媒介之一,深层次地挖掘苏州旅游广告地文化内涵、对其设计手法进行进一步地提炼等可以提高苏州城市旅游广告的设计水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17.
苏州河底泥疏浚对围隔中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底泥疏浚的围隔试验,对疏浚前后水质状况、浮游生物、微生物数量以及水体对生物的毒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疏浚使水质有所改善,水体中重金属浓度基本处于稳定;对微生物的数量没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且可以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疏浚后水体的生物毒性降低,表现在疏浚后河水对发光细菌的毒性降低,试验动物死亡率下降,肝体比下降,精子异常发生率下降.因此,苏州河合理的底泥疏浚有利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318.
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的特定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实意义,推介了苏州经贸学院图书馆开展的多种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319.
近代苏州评弹的诸多要素在其艺术本体内的互动反映了苏州评弹作为一门艺术的存在方式和流传机制,为揭示近代苏州评弹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契机。听客,特别是票友群体作为苏州评弹的受众,和苏州评弹内部其它要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阐释这些互动关系,有助于了解当时苏州评弹发展的面貌,进而理清近代艺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苏州评弹作为一个传统曲艺门类,可能其艺术生命力有所走衰,但是这种变化的内核反映了国家文化政策的发展由激进转向兼容并包。这是国家更是群众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320.
1955年11月出生,江苏常熟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1982年至1993年在国家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工作,1993年晋升高级工程师,任中心研究室主任。1994年2月至1995年8月在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GS)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曾在美国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