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4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建立白虎汤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白虎汤有效成分芒果苷、甘草酸铵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制备大鼠发热模型,灌胃给予白虎汤,采用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指标性成分芒果苷、甘草酸铵.芒果苷质量浓度3.05~62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3.05 ng·mL-1;甘草酸铵质量浓度在18.304~187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18.304 ng·mL-1.芒果苷药动学参数分别是AUC(0-t)为(2292.855±60.13)μg·L-1·h、AUC(0-∞)为(2363.501±62.561)μg·L-1·h、MRT(0-t)为(4.313±0.036)h、MRT(0-∞)为(4.593±0.06)h、Tmax为5 h、Cmax为(668.749±14.645)μg·L-1;甘草酸铵药动学参数分别是AUC(0-t)为(6249.021±94.464)μg·L-1·h、AUC(0-∞)为(7656.155±260.932)μg·L-1·h、MRT(0-t)为(5.079±0.031)h、MRT(0-∞)为(6.751±0.272)h、Tmax为5 h、Cmax为(1210.931±71.225)μg·L-1.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强、专属性好,可作为测定白虎汤中芒果苷、甘草酸铵质量质量浓度的方法,为探讨白虎汤的药动学行为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92.
栀子苷是栀子果实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之一.本研究用乙醇浸提栀子果实获得栀子苷浸取液,使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苷进行纯化,栀子苷的收率为1.79%.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对纯化后的栀子苷进行酶促水解,获得富含京尼平的栀子苷酶促水解液,经TLC和HPLC分析结果表明:酶法水解12 h后可得到含大量京尼平的水解液.  相似文献   
93.
两位美国科学家艾尔弗雷德·基尔曼(Alfred.G.Gilman)和马丁·罗德贝尔(Martin·Rodbell)在70年代发现了G蛋白在细胞内有传导信号的作用,阐明了信息如何在细胞中传递的机制,被授予1994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评价此项发现时指出:“此项发现对拓展人类认识领域,发展遗传学和生物学有极其重要意义。G蛋白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疾病,它对诊断霍乱、糖尿病和肿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G蛋白的发现是细胞信号传导研究的重大突破。目前,细胞信号传导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4.
栀子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相国 《科技资讯》2006,(24):23-23
目的:研究栀子中有效成分栀子苷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HLPC为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重复-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浓度(A),溶剂量(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试验,经工艺验证,最后确定提取工艺。结果:因素A、D对栀子苷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75%乙醇5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h,为栀子苷提取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5.
烷基多苷磷酸酯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烷基多苷为原料、P2O5为磷化剂,直接酯化法合成烷基多苷磷酸酯。考察P2O5的投料方式、原料配比、酯化温度和酯化时间对酯化率及单双酯比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40℃强烈搅拌下分批投入P2O5,n(APG)∶n(P2O5)=3∶1、酯化温度65℃、酯化时间4.5 h。该条件下的烷基多苷酯化率达到85%以上;同时研究了烷基多苷磷酸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6.
直接苷化法合成烷基糖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葡萄糖、月桂醇为原料,采用均匀设计法,在常压条件下,直接苷化合成了十二烷基糖苷。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葡萄糖的干燥时间等对产品得率及色泽的影响,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与葡萄糖质量比为0.035:1,反应温度为120℃,月桂醇与葡萄糖的摩尔比为5:1,葡萄糖干燥时间4.5h,糖苷得率为140.1%,对产品的表面张力和糖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7.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洋地黄毒苷对NCI-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用AO-EB染色、DNA凝胶电泳分析以及AnnexinⅤ检测法检测细胞凋亡;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测定其周期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和钙离子(Ca2+)的变化.结果显示洋地黄毒苷明显抑制NCI-H446细胞增殖,AO-EB染色、DNA电泳及AnnexinV检测法显示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PI染色显示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表明细胞内活性氧和钙离子浓度均升高.表明洋地黄毒苷能明显抑制NCI-H446细胞增殖,且细胞被阻滞在S期.细胞内活性氧和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8.
建立了能同时分离检测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与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考察了缓冲液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硼砂浓度、甲醇浓度和运行电压对分离检测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缓冲液由15 mmol/L硼砂、30 mmol/L SDS和10%甲醇组成,pH值为9.6,运行电压为25 kV.在此条件下,二苯乙烯苷和5种蒽醌类成分在18 min内得以完全分离,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6% ~1.61%和1.46% ~2.87%,检出限为0.26 ~ 0.56 mg/L,回收率为97.2% ~ 103.2%.  相似文献   
99.
豫金银花指标成分的HPLC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豫金银花指标成分,分析密银花与封银花的差异及封银花不同部位的成分差异。结果表明,绿原酸含量:封丘红银花3.10%(对照)>封丘大毛花2.87%(p<0.05)>密县大毛花2.22%(p<0.01),木犀草苷含量:封丘红银花0.181%(对照)>封丘大毛花0.095%(p<0.05)>密县大毛花0.075%(p<0.05);封丘大毛花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花蕾2.87%(对照)>叶0.84%(p<0.01)>芽尖0.67%(p<0.01)>枝0.61%(p<0.01),木犀草苷含量:芽尖0.488%(对照)>叶0.397%(p<0.01)>花蕾0.095%(p<0.01)>枝0.066%(p<0.01);封丘红银花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花蕾3.10%(对照)>叶1.34%(p<0.01)>芽尖1.29%(p<0.01)>枝0.92%(p<0.01),木犀草苷含量:芽尖0.329%(对照)>叶0.299%(p<0.01)>花蕾0.181%(p<0.01)>枝0.063%(p<0.01)。豫金银花花蕾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均高于药典规定的最低标准且质量较好,相较而言封银花的品质优于密银花,叶和芽尖可为金银花综合开发提供新原料。  相似文献   
100.
半边莲     
贴心提示虚症忌用。又名细米草、急解索、半边花、蛇脷草、长虫草。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山梗菜碱、山梗菜酮碱、山梗菜醇碱、异山梗菜新酮碱等,尚含黄酮苷、延胡索酸、对羟基苯甲酸等有机酸、氨基酸、皂苷、葡萄糖等。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小肠三经。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常用量15-30克,鲜品适当加量。或捣汁外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