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6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294篇
系统科学   88篇
丛书文集   535篇
教育与普及   12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5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1438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750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853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1110篇
  2009年   1360篇
  2008年   1275篇
  2007年   1100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686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751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602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农用抗生素离体植物组织平皿筛选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快速、简便、定向地筛出对植物病原真菌选择性强,内吸渗透性好,对酸、碱、光、热相对稳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农用抗生素,我们设计采用了离体植物组织平皿法新型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103.
艺术审美意境中具体而生动的“境”,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净心境、选奇境、创意境、设情境、置问境的教育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04.
种内竞争对一年生植物高生长与生物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一年生植物燕麦和箭She豌豆在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株高(H)与生物量(M)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并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在低密度条件下,个体间没有明显的竞争作用存在,株高与生物量之间表现为“简单的异速生长”关系,其异速生长表达式为y=a bx的形式;植物在高密度条件下,个体间存在着激烈的种内竞争,株高与生物量之间表现为“非线性的异速生长”关系,其异速生长表达式为y=ax^2 bx c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5.
中国是葛属植物原产中心,除西藏、青海和新疆外各省区分布有11种,部份省区已有相当规模的人工栽培,已有为数不多的优良品种用于生产,我市引种无渣粉葛已获成功.葛根主要成分是异黄酮类化合物、淀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矿物元素。根提取物制药用于临床可有效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等多种疾病。国内外已开发出众多功能性绿色食品。葛集经济作物、优良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特点于一身,是退耕还草发展有机农业的首选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06.
夏小玲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4):165-166,181
艺术类职业教育应当注意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防止和纠正片面的技巧化倾向和功利主义倾向;要在发展职业艺术教育的同时,推动大众艺术教育的发展,努力促进职业艺术教育与大众艺术教育的结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07.
如同生长着无数触角,空中、地下只要有一丁点水汽,便会被吸收并存储起来。如同武打片里表演的“吸星大法”,经过科学家们改良过的植物,在吸水方面的功能也如同上演“吸水大法”。  相似文献   
108.
109.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民族内涵与中华民族自身具有的艺术特色,其纹样造型、色彩表现与深厚的内韵在当今包装设计中被广为采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0.
20世纪以来,西方意识形态学说逐渐渗入中国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形成深刻影响。人们在理解文学现象、建构文论体系、寻找话语方式的过程中不断从意识形态学说中获得启示,拓展了新的理论视域;但同时,也不断因为这种影响而形成偏向,甚至进入理论误区。文学与意识形态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意识形态”能否通过“审美”的限定而获得对文学本质的界定力量?将文学定位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学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发展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无论它们是否在历史上出现过,甚至被讨论过,在21世纪初中国新的文化环境中,对它们进行探讨,其意义依然是十分重要而急迫的。因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化变,新的困惑与挑战不断产生。一方面,西方后现代主义和商业文化的浮泛正在使中国文学理论更多地离开它本应深深植根的中国现实,从而导致对中国文论传统和文学现象的进一步疏离。另一方面,理论方法的游移不定,话语方式的奥涩难解,阐述分析的疲软无力,这些十分明显的弊病的形成,又不能简单归结于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就其自身而言,经历了百年历史过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是否真正获得了作为理论的“自律性”与“自治性”,它在基本范畴的确定和本质问题的阐述中是否存在逻辑的不周圆,甚至逻辑的混乱,这是我们更加应该反思的。从这个起点出发,可以肯定地说,进一步考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展开更为深入而广泛的关于文学理论问题的讨论,乃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一种必要行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会停留在概念与范畴辨析本身,而会逐渐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思维方式和学科理路等更为深刻的层面上显示出来。这里辑发的7篇文章,紧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思考分析。我们的希望是,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回到文学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上来,使中国当代日渐繁复的文论状态,在严谨的心态与缜密的思维逻辑中获得更多的纯化与升华。(张永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