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广西海岸红鳞蒲桃林主要树种的温度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电导率和Logistic方程研究广西海岸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季雨林主要树种的抗热性和抗寒性,按半致死温度高低判断这些树种的抗极端温度胁迫能力。结果红鳞蒲桃季雨林主要树种的高温胁迫半致死温度顺序为: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62.52℃>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53.66℃>膝柄木(Bhesasinica)50.62℃>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var.oblongifolia)49.36℃>红鳞蒲桃48.62℃,远低于广西海岸历史极端高温38.2℃。红鳞蒲桃季雨林主要树种的低温胁迫半致死温度顺序为:竹节树-0.6℃>紫荆木-4.03℃>膝柄木-5.42℃>豺皮樟-5.7℃>红鳞蒲桃-6.93℃,与广西海岸历史极端低温-1.8℃比较接近。低温胁迫是竹节树等季雨林种群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三倍体枇杷成熟叶片为试材,经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法测定质膜相对电导率,然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拐点得到单株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后,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与处理温度呈负相关,整体变化为典型S形单峰曲线;在-5℃到-15℃之间,质膜伤害率随温度下降而急剧升高;单株半致死温度在-1.22℃到-10.47℃之间.单株抗寒力"常白1号Q34"最强,"东湖早"最弱.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质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饱和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 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草珊瑚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草珊瑚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亚致死温度热休克对凡纳滨对虾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亚致死温度(35 ℃)热休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2 h,再进行致死温度(40 ℃)热刺激,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为54.2%.以亚致死温度对凡纳滨对虾热休克2 h,正常水温(25±0.5)℃下分别恢复2、6、12和24 h,再对其进行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注射感染,得到凡纳滨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1.43、98.07、76.92和63.28 h,与未经35 ℃热休克的对照组的平均存活时间(46.89 h)相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1).证明了适当的热休克应激,不仅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对高温的热耐受性,还显著地增强了凡纳滨对虾对WSSV感染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7.
赵匠 《松辽学刊》2000,(4):18-20
本文研究了黑龙江河兰蛤存活的各项温度指标,结果表明黑龙江河兰蛤起始致死温度是随驯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最高起始致死温度为36.7℃,生长的周平均最高温度为29.03℃.  相似文献   
18.
王国霞  李春阁  赵奇  吴琼 《河南科学》2019,37(5):730-735
为探究不同采样时间、不同采样部位对常绿乔木低温半致死温度测定的影响,以松树、桂花、法国冬青、柏树4种乔木为材料,分别在2017年10月、12月和2018年2月采集其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的枝条,并设置0、-5、-10、-15、-20、-25、-30℃温度梯度,测定材料的电导率,通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这4种常绿乔木的叶片及一年生、二年生枝条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都表现为松树柏树法国冬青桂花;同种常绿乔木不同部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均为二年生枝条一年生枝条叶片;同种常绿乔木的相同部位在不同月份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织毛虫(Histriculus sp)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织毛虫(Histriculus sp)的最适温度以及半致死温度(也称亚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相同处理条件下织毛虫在22℃时的分裂速度最快,通过方差分析可知,织毛虫的最适温度为22℃,最适温度条件下织毛虫的日平均分裂次数为2.457.在38℃条件下处理30min后一部分虫体处于休克状态,当恢复至室温时又可以正常的生长繁殖,而另一部分虫体死亡.在38.5℃条件下虫体全部死亡,而在37.5℃条件下所有虫体均能生存,故半致死温度为38℃.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3处种源的西北小檗(Berberis vernae)的低温适应能力,文中以青海高原分布的3处种源的西北小檗150 d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种源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同时人工控温进行低温胁迫,测定不同种源西北小檗幼苗叶片中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显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