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74篇 |
免费 | 189篇 |
国内免费 | 60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82篇 |
丛书文集 | 337篇 |
教育与普及 | 16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篇 |
现状及发展 | 41篇 |
综合类 | 6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92篇 |
2022年 | 201篇 |
2021年 | 248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58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319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350篇 |
2010年 | 353篇 |
2009年 | 391篇 |
2008年 | 465篇 |
2007年 | 355篇 |
2006年 | 326篇 |
2005年 | 293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234篇 |
2001年 | 234篇 |
2000年 | 211篇 |
1999年 | 161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37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几种基于活性炭吸附、高锰酸盐氧化、臭氧氧化的强化混凝工艺去除NOM的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基于关键字有向图的BCNF分解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集中根据左部等价形成划分,划分的各子集根据左部的依赖关系形成一个有向图,有向图中每一个节点的FD可能是一个符合BCNF的子模式的FD,其关键字就是各子集的等价左部。 相似文献
13.
林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4):59-61
BFGS算法是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公认的最有效的算法之一。针对BFGS算法的Hesse矩阵修正保持正定的特点,利用Chlolesky分解,对于算法中矩阵修正及确定相应的搜索方向的实现作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并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使得计算量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尽可能地保证了修正矩阵的正定性。 相似文献
14.
常洛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9(6):9-12
研究了间断常系数抛物型方程组,应用特征修正区域分解有限元方法处理此问题.定义了一个函数,用这个函数在前一时间层的值近似在剖分子区域相交界面上的法向导数值,使得问题在子区域上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实现了并行.并给出了收敛性分析和L^2模误差估计.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当前振动监测对轴承初期微损状态监测难、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与多类熵值相结合的轴承状态监测方法,研究超声解调信号对故障诊断的可行性。首先将预处理后的超声解调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若干本征模态分量,然后对各本征模态分量计算不同熵值特征,再将多特征融合后代入随机森林训练分类模型,利用混淆矩阵进行精度评价,最终对早期故障识别准确率高达97.92%。研究表明,超声解调信号对判别轴承早期故障效果更佳;经过多类熵值特征融合后,轴承状态分类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2021年11月24日,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CTY-1型臭氧探空传感器和地面接收设备,福建省首次臭氧探空观测科学试验在邵武开展。该文对此次臭氧探空观测到的0~33km臭氧分压、温度、湿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天整个对流层的臭氧分压较小,到达平流层后臭氧分压开始明显增大,一直增加到25km附近达到极大值。(2)对流层臭氧体积混合比由地面向对流层顶波动式递增。(3)平流层臭氧体积混合比的极大值出现在32km附近。(4)此次观测对流层臭氧总量34.3DU,占比12.8%,平流层臭氧总量233.8DU,占比87.2%。研究显示,此次臭氧探空观测垂直廓线特征和臭氧总量的分布占比符合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使用SUMMA罐在石狮市档案馆和前廊站点开展离线采样,利用GC-MS/FID分析10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2019年4—6月和9—10月的观测发现,VOCs平均浓度为105.03±46.33μg/m3,烷烃和OVOCs是石狮市环境大气最主要的VOCs组分。观测期间,两个站点VOCs组分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是172.74μg/m3,其中芳香烃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特别是甲苯;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来源解析,发现工业排放与溶剂使用是石狮市最为主要的两类排放源。石狮市典型污染过程为本地生成与外来传输共同作用,不仅要管控本地前体物的排放,也要结合周边城市状况制定合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莆田市环境监测站的逐小时臭氧(O3)数据和气象常规资料、EC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气流轨迹模型(HYSPLIT)对莆田市2020年11月8日夜间近地层O3污染过程的气象特征和潜在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11月8日,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ρ(O3-8h)]超过国家二级浓度限值(160μg·m-3)。夜间O3污染期间,本站气压较高(1022.5 h Pa左右),地面受冷空气影响,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风速在4.5~5.0m/s之间。大气边界层高度从8日14时(1035m)逐渐下降,与O3的变化趋势相反,当ρ(O3-1h)于23时达到最大值,此时大气边界层高度大致稳定(800m左右),不利于O3扩散。潜在源的分析结果显示,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高值区(>0.4)主要出现在浙江北部,浓度权重轨迹分析(WCWT)高值区(>100μg·m-3)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