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为研究黄土高原幼龄人工刺槐林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动态变化规律,对刺槐林地在造林后4个阶段(造林2、4、6、9 a)生态系统各层次的有机碳储量进行了持续的监测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在2 a内对林地有机碳储量影响微小;造林2 a后,林地生态系统各层次有机碳密度均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层和乔木层为生态系统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土壤层有机碳密度及其在林地有机碳密度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乔木层有机碳密度呈相反变化趋势。由此,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与荒地相比,林地有机碳密度分别增加了6.2%、5.21%、21.81%和38.20%,表明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在造林后会逐步发挥其显著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82.
张小会  刘小红 《科技信息》2013,(36):276-277
<正>楠竹(又称为"毛竹")是我国经济林、生态林、用材林的兼用树种之一。我国对竹类资源保护、繁育、开发、利用的历史在2000年以上。在中国300多种竹类植物中,楠竹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现将楠竹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整地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前一个季节进行,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1)林地清理将拟造林带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全面深翻25-30厘  相似文献   
83.
马国治 《科技信息》2008,(35):129-129
本文对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改造成第三方物流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见解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着重在思路上作了一些方向性的引导,针对自营物流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摸索实施的路向,构造物流再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4.
正确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极大地减轻农田、林地除草作业的工作量,既经济又省工。下面介绍苗圃、造林地除草时常用的几种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5.
本文首先就林地生草与清耕的林地管理区别作了介绍;从四个方面着手论述推广林地生草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重点阐明林地生草管理的六个优点;结合对照现代林地管理的要求,指出了目前林地生草栽培实施中存在的五大误区,提出了走出误区的方法;最后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林地生草的方法。以期引起广大林农的关注,在林地管理中予以大力推广应用,为现代化林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86.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是拥有自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三年不用,取消企业自营出口权。最近,我们分别对句容市5家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企业"用权"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感觉是,企业希望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直接进入市场;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又没有用好"权"。自营出口,梦寐以求的新境界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代,生产企业靠口岸外贸企业支付的加工费支撑企业,这种捆绑式的经营方式,使得企业很难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收购买断制越来越成为发展外贸体制障碍。"八五"期间,国家逐步放开了外贸经营权。近年来,句容市一批外贸骨干企业顺应潮流,捷足先登,向上争"权",向外争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迅速  相似文献   
87.
郭永俊 《科技信息》2007,(30):308-309
随着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和政策配套的完善与落实,全省人工造林积极性日益高涨。为加快资源培育业发展,摸清造林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等信息,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投资营造林,推动规模造林、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福建省林业厅开展了全省用材林地利用规划。三明市是福建省林业重点市,对其进行用材林地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可为本市用材林的培育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8.
林地面积测量是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理、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基础工作,量算的精度与森林蓄积量的估算精度密切相关.本文以RTD GPS(实时动态差分)为主要工具通过对面积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地块进行实验研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相对误差、方差、精度的计算和分析,得出最低的测量精度达到97.4%,并且随着测量面积的增大RTD GPS的测量精度逐渐提高,由此可见RTD GPS面积测量的精度能够满足各类森林资源调查中林地面积测量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9.
黄汉爱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5):66-67,63
山丹县自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3940hm2,但是由于杂草生长茂盛,不但影响了林木正常生长,而且防火形势严峻,造林成效不明显。本文通过对我县退耕还林区杂草种类、危害状况、发生原因和趋势及影响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分析,提出了防治杂草危害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陕西秦巴山区林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林地保护和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秦巴山区2000—2018年林地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选择自然、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类共12个影响因子,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秦巴山区林地增加和减少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8年秦巴山区林地以净增加为主,林地净增加39951.72 hm2,增加主要来源于21.83万hm2耕地转为林地,占林地转入总面积的94%。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是陕西秦巴山区林地转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海拔、到城镇的距离、年均气温倾向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坡度≥25°、到农村居民点的距离等是林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坡度≥15°~25°、到城镇的距离、到道路的距离等则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退耕还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的有效实施是秦巴山区林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林地减少则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自然和地理区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