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巴什拉是当代法国新认识论的最主要代表.他的科学认识论主要是通过反思科学史来认识理性问题,认为科学史是由一连串的"认识论断裂"构成,必须克服"认识论障碍"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52.
从哲学视角对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对体育生活方式的逻辑概念、客观实在性进行初步探讨,为早日普及现代体育生活方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3.
以科学的观点探讨哲学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所倡导的基本研究策略。在此观念影响下,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经验科学,普遍渗透于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模式之中,成为自然化社会科学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文章通过对连续性关系的澄清与复合式本体论的构建,描述了自然化社会科学理论的两个显著特征。社会科学采用"自然化"的研究视角,为当代社会科学本体论的"统一"、"科学性"的辩护,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54.
随机法是艺术创作与设计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新作品产生的过程中能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随机法与人类能动性创造水平有关。在创作(设计)中,结果可以看成是一组给定的参数在活动过程和范围内产生的形态和内容的聚合变化;在设计沟通和对话环节,随机法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和类比的方式予以展开。随机法具有实践认识论的坚实理论基础。以随机法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比较常用的方法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设计等。基于认识推理和实践经验,运用随机法,设计师不会在设计开始阶段就能知晓最终的变化和转型,而只能知道设计过程中变化和转型的大致方向,因此设计师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去发现。  相似文献   
155.
清初方以智为代表的方氏学派借鉴明末徐光启倡导的格物穷理之学,形成质测通几之学,对后世影响巨大。方氏学派在本体论上以气为本体,遵循公因、正因与反因三者的对立统一规律,演化万物;在认识论上坚持质测通几观念。质测是对事物现象的实测,通几则是在质测基础上,由"数"而知"度",从而达到对事物神几的认识。其认识论上的本质主义追求及神秘度数观使其经验主义认识观念未能贯彻到底,从而走向了神秘主义。这也导致清初朴学经验主义追求的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15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07-112
康德目的论在继承以往目的论的同时,也呈现一些明显不同的特征,即调节性、内在性和先验性。康德目的论蕴含丰富的功能系统思想,而功能系统是功能主义思考心身关系的基本框架。然而长期以来,心灵哲学的功能主义一直撇开康德目的论而谈心身功能系统,致使心灵哲学被束缚在哲学的认识论领域,面临感受性、心理因果和物理因果闭合等问题的困扰。通过把功能主义建立在康德目的论的基础上,可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待当代心灵哲学问题及其争论的实践论视野,进而开启心灵哲学从认识论到实践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7.
柏格森直觉主义、佛教之唯识宗和儒家传统哲学共同促进梁漱溟直觉认识论的形成。他立足儒家文化,以西方现代哲学与佛教唯识宗为基底,重新诠释了感觉、理智与直觉的异质性,进而剖析了直觉认识论的内在特质。在他看来,直觉不仅是意味之知、先天本能,更是认识自我的途径。现梳理梁漱溟直觉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并略置评论,以展现其形上致思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8.
2011年8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科学哲学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在大连  相似文献   
159.
韦尔施在《重构美学》中提出超越美学的美学:学科新形式的探讨,在后现代与现代及古典传统对峙的悖论式张力语境中展开为:(一)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二)审美的认识论化,(三)美学的伦理学化。对前者他基本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对后两者他是肯定的。审美的认识化的依据来自康德与尼采,但却建立在aesthetic这个单词的感性与审美之双义以及由此导致的种种误读与混乱之上。他所提出的直觉、隐喻、虚构、形相、多重性、无根基或悬搁都属于文学性的语言或艺术虚构现象,不足以上升为认识论审美化。韦尔施把公正地对待异质性作为伦理/美学的核心论旨,为的是突出后现代多元主义。这样一种美学超越,如韦尔施自己所说,最终导向以美学命名的这个学科的挑战,而并非指向美学的重构,而是引向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的解体。韦尔施的美学重建思路是从现实的非现实化——感觉器官的重新洗牌——非电子经验的再确认,回归自然美本身的原在性,非人化性。他近年的思想进路表现为:重申美的客观性;在日常生活审美泛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反审美抵制伪审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在他个人是一种自我超越,由此可以窥见带有普遍意义之后现代美学在悖论中的裂变。这种裂变从属于走出后现代的总体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0.
荀况,战国中晚期杰出思想家,大致活动于298-238年,正值时代变迁,礼崩乐坏。土地制度上,象征邦国分封的井田制瓦解,土地走向私有;政治制度上,等级宗法贵族势力被革除,以中央集权为特点的专制政治开始出现。荀子以其敏锐的眼光抓住了这一变革时代的思想精髓,对儒家思想进行革新,从宇宙观、认识论到社会历史观创制了他独特的理论。这一理论应专制而产生,为专制而鼓吹,它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君主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