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42篇 |
免费 | 400篇 |
国内免费 | 81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21篇 |
丛书文集 | 629篇 |
教育与普及 | 46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58篇 |
现状及发展 | 88篇 |
综合类 | 153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9篇 |
2023年 | 427篇 |
2022年 | 430篇 |
2021年 | 492篇 |
2020年 | 348篇 |
2019年 | 317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239篇 |
2016年 | 287篇 |
2015年 | 450篇 |
2014年 | 802篇 |
2013年 | 739篇 |
2012年 | 816篇 |
2011年 | 866篇 |
2010年 | 992篇 |
2009年 | 968篇 |
2008年 | 972篇 |
2007年 | 995篇 |
2006年 | 797篇 |
2005年 | 753篇 |
2004年 | 664篇 |
2003年 | 594篇 |
2002年 | 517篇 |
2001年 | 585篇 |
2000年 | 388篇 |
1999年 | 374篇 |
1998年 | 340篇 |
1997年 | 326篇 |
1996年 | 317篇 |
1995年 | 256篇 |
1994年 | 221篇 |
1993年 | 181篇 |
1992年 | 157篇 |
1991年 | 171篇 |
1990年 | 182篇 |
1989年 | 157篇 |
1988年 | 113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4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61.
研究在非线性光学等领域出现的Chen-Lee-Liu(CLL)方程的精确解.通过对CLL方程的行波约化导出一个具有高次非线性项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为了解该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给出一个新的辅助微分方程及其精确解.借助该辅助微分方程及其精确解,并根据齐次平衡原则,得到CLL方程的包络孤立波解和包络正弦波解.所用方法可应用到其它类似方程的求解. 相似文献
62.
地铁车辆车侧下人工巡检存在漏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RCNN算法的地铁车辆车侧下结构检测识别方法,分别采用MobileNetV2、ResNet-101+FPN和DarkNet53+FPN三种特征提取网络替换原Faster-RCNN的特征提取网络VGG16,再通过5 000张地铁车辆车侧下结构的图像对更换特征提取网络的Faster-RCNN进行训练以及检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DarkNet53+FPN为特征提取网络的Faster-RCNN模型比其余两种模型检测效果好,模型平均精确度AP达到96.7%,均值平均精度mAP达到92.7%,检测速度可达20.5 fps.改进算法成功将巡检由线下改为了线上,地铁车辆车侧下各结构的检测识别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求解随机微分方程时,为了更好地得到数值解的稳定性,在θ-Heun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衡法的思想,给出了平衡θ-Heun方法;对于带有乘性噪音的随机微分方程,得到平衡θ-Heun方法的稳定域,并研究了合适参数对稳定域的作用.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微胶囊对沥青路面微裂纹的愈合效果,首先利用聚脲甲醛(作为微胶囊壁)和生物油(作为微胶囊心)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和热重分析(TGA)探究微胶囊的外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然后将微胶囊用于制备微胶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Microcapsule/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离析试验探究微胶囊的掺加对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延度愈合率试验验证微胶囊的愈合效果,并结合宏微观试验分析其愈合机理。结果表明:微胶囊呈现类球状,且表面较为粗糙,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其囊壁可承受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随着微胶囊的添加,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塑性和耐热性均有所改善。此外,复合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有所提升,即微胶囊的添加提升了SBS改性沥青的黏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微胶囊与SBS和基质沥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微胶囊均匀分散在沥青内部并嵌入SBS呈现的网状结构中,这也在离析试验和荧光显微试验中得以证实。当微胶囊的掺量为0.4%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愈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5.
滑坡在地震、降雨和坡脚开挖时会发生慢速滑动,部分滑坡直接失稳破坏,但是部分慢速滑坡会慢慢变得稳定,呈休眠状态。目前,滑坡恢复稳定的自愈合过程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还研究较少,尤其是坡脚侵蚀型慢速滑坡的自愈合特征研究。2020年6月17日,四川省丹巴县梅龙沟爆发的泥石流堵塞小金川,形成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且溃决洪水掏蚀坡脚,导致阿娘寨古滑坡复活。通过对阿娘寨滑坡应急监测数据发现,阿娘寨古滑坡初期存在大变形,但后期变形逐渐稳定,存在强度恢复的自愈合现象。另外,数据表明滑坡的两次突然启动和小金川流量增大侵蚀坡脚相关,和地震和降雨关系不大。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滑坡刚发生时变形速率高达118 mm/h,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表明,在没有外在触发因素条件下,滑体会在8月21日左右变形速率低至1 mm/h。本文以阿娘寨滑坡为例,分析滑坡的变形过程和自愈合特征,并基于野外监测数据建立自愈合过程预测模型,该方法对于科学评估滑坡稳定性,减小滑坡防治设计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针对底水油藏的开发,在缺乏试井数据的情况下采用常规油藏物质平衡法以及试井分析方法均难以确定水驱控制储量,进而无法获得水体参数和特征来计算油田的水侵量。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水驱油田水侵量,本文结合生产动态资料,选择符合的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水驱控制储量。在此基础上,考虑油环油、溶解气、水体等因素,建立物质平衡方程,通过亏空体积曲线法计算获得水侵量。利用Fetkvoitch拟稳态模型,采用试错法,优化计算水体体积和水侵系数,保证Fetkvoitch拟稳态模型求解的水侵量和亏空体积曲线法求解的水侵量最接近,得到最优的水体体积和水侵系数对未来生产动态中水侵量进行预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的模型与本文提出两种的计算方法拟合结果对比可知的水体体积的误差为2.6%、水侵指数的误差为2.2%,计算结果准确,为底水油藏计算水侵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为预测水侵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型钢与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性能,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型钢埋置长度作为变化参数,设计9个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试件进行推出试验. 观察试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和裂缝发展形式,获取了试件加载端的荷载-滑移全过程曲线,研究不同变量对其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极限黏结强度随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94.9%;随着型钢埋置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削减为38.1%. 界面黏结抗剪刚度随着型钢保护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增幅85.1%;随着型钢埋置长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增幅为30%. 界面耗能能力与其变量相关性较弱;随保护层厚度的增加,界面损伤发展越晚;随型钢埋置深度的增加,界面损伤速度减缓. 提出了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强度的计算公式,能较好地预测型钢高强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68.
采用夜间灯光数据测算基尼系数反映长三角地区231个区县的经济平衡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区县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县经济平衡发展;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转型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经济平衡发展的两大重要途径。进一步基于高德地图POI兴趣点的数据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使长三角部分业态向落后地区迁移,从而弥合地区差距,促进县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9.
针对图表示学习模型依赖具体任务进行特征保留以及节点表示的泛化性有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监督信息增强的图表示学习模型(Self-Variational Graph Auto Encoder,Self-VGAE)。Self-VGAE首先使用图卷积编码器和节点表示内积解码器构建变分图自编码器(Variational Graph Auto Encoder,VGAE),并对原始图进行特征提取和编码;然后,使用拓扑结构和节点属性生成自监督信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约束节点表示的生成。在多个图分析任务中,Self-VGAE的实验表现均优于当前较为先进的基线模型,表明引入自监督信息能够增强对节点特征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保留能力以及对拓扑结构的保持、推断能力,并且Self-VGAE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温度与湿度对自感知混凝土(SSC)感知性能的影响,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处理技术对碳纳米管(CNT)进行官能团嫁接,使其在水性体系下获得较好的分散性,并将改性后的CNT(P-CNT)加入混凝土中制备P-CNT/SSC传感器,通过改变含水率与温度条件研究P-CNT/SSC传感器的极化效应与循环加载下的自感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均不利于SSC的感知性能,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饱水状态下的P-CNT/SSC传感器,其应力敏感系数下降89.8%,并且压敏曲线极不稳定;在变温试验中,P-CNT/SSC传感器的电阻率与温度之间呈现负相关性,高温和低温下的应力敏感系数相较于常温组试件,分别下降了约35.66%和44.53%,并且压敏曲线整体出现了上移或下滑的趋势;P-CNT/SSC传感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最佳测试环境为常温、自然含水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