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70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264篇
教育与普及   3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51篇
综合类   567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浸没式双管式陶瓷膜反应器中考察TS-1分子筛上H2O2氧化苯酚羟基化制苯二酚连续反应的稳定性。研究发现,30 h连续反应过程中,苯二酚选择性保持不变,苯酚转化率逐渐下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元素组分分析的测试方法分析使用后的陶瓷膜上的污染物,发现陶瓷膜上吸附少量TS-1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吸附是造成转化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采用X线衍射、紫外可见反射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以及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分析反应前后的TS-1催化剂性质,结果表明:经过30 h的连续反应,TS-1分子筛的结晶度、MFI骨架结构和骨架中的钛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显著降低,说明连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副产物沉积堵塞分子筛孔道造成TS-1催化剂失活,是导致反应转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乳酸传统生产工艺废水排放多、产品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两室型双极膜电渗析生产工艺,探索适合工业生产的操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电渗析过程影响最大,提高初始浓度和增加极室盐溶液浓度均能使能耗降低。对1.24 mol/L的乳酸钠溶液,控制电流密度为500 A/m2,流量为80 L/h,极室盐质量浓度为50 g/L时,乳酸收率93%,浓度1.42 mol/L,电流效率72.5%,能耗1.05 kW.h/kg。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聚醚砜超滤膜对重组枯草芽孢杆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液进行超滤浓缩,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化学法和酶法对超滤膜的清洗再生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酶液pH值对膜通量影响显著,浓缩10倍时,pH =5.1的膜通量仅为pH =7.1的20.3%;在压力为0.1MPa、酶液温度35℃、pH=7.1条件下,超滤可保持较高膜通量,酶活力回收率可达89.6%.酶法清洗超滤膜时,中性蛋白酶活性超过1.25 ×104U·L-1可对超滤膜形成二次污染;活性为1.25 ×104 U·L-1的中性蛋白酶与体积分数1%的次氯酸钠复合清洗可达到最佳的清洗再生效果,膜通量恢复率提高到97.0%.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挂膜实验.进水流向为上流式,挂膜方式为复合接种挂膜,即先用活性污泥闷曝接种,然后逐步提高进水流速,直到滤料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结果表明,33 d后挂膜成功,在温度为16~24℃,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 h,DO为6 mg/L的情况下,沸石BAF的去除率分别为27%和84%;组合填料BAF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32%和92%.  相似文献   
995.
MBR+双膜法(NF/RO)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分析提出从工艺处理效果和运行费用考虑,MBR+双膜法(NF/RO)是较为经济高效的工艺,着重介绍了该工艺在山东滕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总结工程经验及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煤油作为膜溶剂,兰-113B作为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为内相试剂,对乳状液膜体系进行了烟气脱硫的研究.探讨了其脱硫机理,详细讨论了内相NaOH溶液的浓度和搅拌速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烟气脱硫效率可达98.5%以上.  相似文献   
997.
通过相转移的方法制备了对熊果酸有选择性吸附的聚丙烯腈-丙烯酸分子印迹膜.通过吸附性能的检测,熊果酸在印迹和非印迹膜中的吸附量分别为0.226和0.087μmol/g.渗透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膜对熊果酸有很好的识别特性,而非印迹膜对熊果酸的识别性低于印迹膜对熊果酸的识别性.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一种简单、新颖的途径,气-液界面组装银纳米粒子成为二维纳米粒子膜.这种纳米粒子膜能有效地固定血红蛋白(Hb)到玻碳电极上.银纳米粒子膜作为电子传递的桥梁,在没有任何媒质的帮助下,能极大促进Hb和修饰的玻碳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在pH值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Hb显示一对清晰的氧化还原峰,式量电位(E0’)大约为-0.525 V(相对Ag/AgCl,KCl饱和溶液).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固定后的Hb的生物活性保持不变.固定在银纳米粒子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Hb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检测H2O2.当H2O2浓度从5.0μm升高到1.74 mM时,稳定的电流响应随之线性增加.H2O2的检测限(3σ)是4.3×10-7M.  相似文献   
999.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接枝单体、苯丙酮(BP)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对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紫外接枝过程中溶剂、氧气、光照时间和单体浓度对PVDF膜光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是溶剂的最佳选择,反应需要在无氧下进行,当单体浓度为0.1 mol.L-1、照射时间为45 m in时膜光接枝效果最佳.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表面水接触角分析膜的表面性质及变化.结果表明,MBA接枝到膜的表面,明显提高了膜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000.
MBR提高A/O工艺污水脱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A/O工艺系统中组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养猪污水,研究混合液污泥质量浓度(MLSS)、氨氮负荷(AL)、碱度、DO与HRT等因素对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MBR系统提升MLSS,可提高A/O工艺的脱氮效果,并可减少反应HRT及DO与碱度的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