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文章采用常温水提和热水浸提法从白玉菇子实体中提取常温水提多糖(WHN)和沸水浸提多糖(WHB),通过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获得6种分级组分WHN1、WHN2、WHN3、WHB1、WHB2、WHB3。理化性质结果表明:WHN和WHB的总糖质量分数为67.72%和80.54%,分级组分总糖质量分数为93.48%~98.77%,含有少量蛋白质和糖醛酸;多糖组分的单糖摩尔分数各不相同,WHN、WHN1、WHN2、WHN3是以半乳糖和葡萄糖为主的杂多糖,WHB、WHB1、WHB2、WHB3组分中葡萄糖占比均最大,WHB3为葡聚糖。采用药理学模型考察多糖对鼠巨噬细胞增殖活性、吞噬活性以及N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WHN1和WHB3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结果为白玉菇多糖在药物和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冠心康通过活化ERK5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用ERK5抑制剂(ERK5-IN-1和XMD8-92)干预RAW264.7细胞,探讨ERK5失活对巨噬细胞胞葬作用的影响.用ox-LDL干预RAW264.7细胞建立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功能受损的细胞模型,然后在存在或不存在XMD8-92干预的情况下,用冠心康含药血清处理该细胞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的胞葬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ERK5和C1q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ERK5抑制剂XMD8-92和ERK5-IN-1均可抑制RAW264.7细胞的胞葬作用,抑制ERK5的活化和C1q 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冠心康含药血清可增强ox-LDL导致的受损的巨噬细胞胞葬作用,这一作用与冠心康活化ERK5和上调C1q 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结论:ERK5激酶的失活可通过下调C1qA的表达损伤巨噬细胞胞葬作用;冠心康可通过活化ERK5上调C1qA的表达,促进ox-LDL负载的巨噬细胞胞葬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216例患者行腹腔镜下附件手术(包括卵巢囊肿剥除、输卵管积脓附件切除、异位妊娠手术)的术后恢复情况。按是否放置腹腔引流与否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切口(引流口)疼痛、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引流组切口疼痛感高于非引流组,引流组术后肩部和(或)上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情况、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非引流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附件手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腹部闭性内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永登县人民医院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61例经超声检查的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脾损伤34例,诊断肝损伤8例,诊断肾损伤6例,复合型内脏损伤4例,腹膜后血肿6例,空肠脏器损伤3例。结论结合临床及掌握超声共同特征,诊断性腹腔穿刺等结果进行共同分析,对腹腔闭合性脏器损伤快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被分为0~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45例中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以通花梗根为实验材料,对通花梗根多糖的分离纯化、含量测定和组分分离进行研究,探讨该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择提取通花梗根多糖的优化条件;采用碳粒廓清实验测定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①提取通花梗根多糖的优化条件为:料水比为1:30,时间2 h,温度90℃;②乙酸铅用量在0.67%以上,可以除净糖液中的蛋白质,乙酸铅用量在0.31%~0.77%之间时,不仅可以排除蛋白质的干扰,而且不会影响多糖得率;③多糖溶液中含醇量达80%以上时,可以完全沉淀多糖;④乙醇分级沉淀该多糖,通过Sephadex G-100柱进行组分分离,得到7个洗脱峰;⑤通花梗根多糖组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显著高于模型组。实验结果表明,通花梗根多糖由7种单一多糖组分构成,具有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通花梗根多糖的药理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腹腔灌洗引流术加早期呼吸机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对5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床旁血液净化、腹腔灌洗引流术加早期呼吸机支持治疗等,监测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生化指标。结果:59例患者中45例存活,存活率76.27%;4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平均动脉压、心率和氧合指数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淀粉酶、脂肪酶、血乳酸、C-反应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腹腔灌洗引流术加早期呼吸机支持,对维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大蒜多糖B(GP-B)对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氢化可的松(HC)皮下注射制造免疫功能抑制的动物模型,以左旋咪唑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给模型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多糖溶液,连续12 d,灌胃多糖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1 600、800和400 mg/kg.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的百分比,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实验对大蒜多糖B的免疫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以大蒜多糖B质量分数为800 ms/kg灌胃的小鼠CD_3~+CD_4~+T细胞百分率以及CD_4~+/CD_8~+比值明显增高(P<0.05),同时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但该浓度的GP-B降低了CD_3~+CD_8~+细胞百分比(P<0.05),且对脾T淋巴细胞转化率无促进作用.结论:大蒜多糖B对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通过建立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荷瘤小鼠抑瘤率检测绞股蓝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的体内抗肿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绞股蓝多糖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此外,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绞股蓝多糖对巨噬细胞吞噬率和产生细胞因子NO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了绞股蓝多糖对巨噬细胞产生IL-1β和TNF-α的影响。 绞股蓝多糖可明显抑制移植性动物肿瘤S180的生长,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经绞股蓝多糖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功能明显的增强,并能显著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本研究为绞股蓝多糖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0.
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用形态学、细胞计数、MTT掺人法和氚标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人实验观察比较了氧化修饰脂蛋白(Ox-LDL,Ox-VLDL)和相应的天然型脂蛋白对培养的鼠腹腔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Ox-LDL和Ox-VLDL均能显著刺激巨噬细胞内DNA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增殖(与天然脂蛋白相比,P<0.001),其中Ox-VLDL的作用最为明显(与Ox-LDL相比P<0.05);低浓度的氧化型脂蛋白(蛋白浓度0~5mg/L)促巨噬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浓度为5mg/L时,达到最高峰,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促增殖作用逐渐减弱;而天然LDL及VLDL不能促进巨噬细胞增殖.上述结果表明,与Ox-LDL相似,Ox-VLDL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可能是其致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