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由糠醛经Cannizzaro反应,脱羧合成了呋喃,并讨论了糠醛向氢氧化钠滴加以及氢氧化钠向糠醛中滴加两种方法对第一步反应的影响,得出了脱羧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200—210℃. 相似文献
22.
3-(二甲基叔丁基硅氧基)戊二酸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柠檬酸为起始原料合成3-(二甲基叔丁基硅氧基)戊二酸酐的方法。该路线经脱羧反应、加氢还原、羟基保护、酯水解和再闭环,以总收率为30.3%得到目的产物。同时讨论了合成过程中发烟硫酸的浓度、加氢还原的催化剂、反应时间对环合收率的影响,得到合成3-(二甲基叔丁基硅氧基)戊二酸酐的的适宜条件。认为该法工艺路线简单,是适合工业生产的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2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RB3LYP/++6-311G(d,p)对反式肉桂酸负离子模式下质谱裂
解脱羧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外加能量得以满足时,反式肉桂酸可实现羧基化
合物质谱不同的脱羧机制。反式肉桂酸质谱消除CO2途径按去质子分子结构中的氢所经的状态可
归为4类,即:氢均保持在原位碳上脱羧,侧链上β氢迁移到苯环后脱羧,β氢迁移至α碳上重排后
脱羧,β氢与羧基氧结合经重排后脱羧。反式肉桂酸质谱裂解脱羧共计有5种可能途径,产生4种
脱羧产物。脱羧的途径中,以去质子分子的氢保持在原位碳上并经1个过渡态的脱羧最具优势。
脱羧产物中,以苯乙烯负离子能量最低、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24.
从易得原料芥酸(2)出发,通过酯化、还原、溴代反应得到溴代二十二碳烯(5),将5分别通过与乙酰乙酸乙酯和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中间体6和7,二者经成酸水解后脱羧均得到了具有药物活性的目标化合物(Z)-15-二十四碳烯酸,产物经甲酯化后通过GC-MS检测,其顺式结构比例大于90%.其结构经NMR,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25.
丙二酸与对羟基苯甲醛及对羟基间甲氧基苯甲醛反应会发生第二步脱羧,生成对羟基苯乙烯及对羟基间甲氧基苯乙烯,是一种形成对羟基苯乙烯的新方法.而间羟基及其它烷氧基取代苯甲醛则不能发生此反应,讨论了对羟基苯甲醛与丙二酸发生脱羧反应的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26.
脱羧法测定硫酸多糖911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采用氧瓶燃烧法测定了硫酸多糖911的硫(S%)含量,根据所测硫含量确定了硫酸多糖911的平均单体式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用脱羧法对硫酸多糖911样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7.
28.
未熟-低熟烃源岩中脂肪酸的热模拟实验及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辽河拗陷低熟烃源岩开展水热模拟实验、有水热模拟实验和抽出沥青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随温度增高逐渐减少,较高温度时有所增加,减少的原因应与脂肪酸脱羟生烃有关,其增加的现象则可能是干酪根新生脂肪酸和干酪根中的强干酪根脂肪酸解析下来转变为干酪根脂肪酸和沥青脂肪酸的结果,抽出沥青热模拟实验中,干酪根热解新生成的沥青含有脂肪酸,表明干酪根中结合的脂肪酸受热可转移到沥青中,低熟烃原岩沥青中,主要以一元长链脂肪酸占优势,干酪根相对含较多的二元脂肪酸,它们均随热演化增高而由以高碳为主变为以低碳为主的分布,根据模拟实验和低热原油烷烃以长链为主,推测脂肪酸对低熟油的贡献主要在低演化降低(R0<0.6%),实验表明,在有水参与下,有利于新生脂肪酸和二元脂肪酸的生成,并使脂肪酸脱羟生烃的速度相对变缓。 相似文献
29.
1 引言目前激发态反应的理论研究大多局限于小分子,一是因为光化反应的机理相当复杂,二是因为激发态反应途径中的中间体、过渡态等构型难以优化,且要花费大量计算机时.人们研究较多的是小分子甲醛.对于稍大的分子如甲酸,仅见到有关光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其机理的理论探讨未见报道.丙烯酸是最小的不饱和羧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使得丙烯酸具有特殊的光谱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气态丙烯酸热脱羧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和理论计算已有报道.Robert 等人对气态丙烯酸的光致脱羧反应,从实验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相似文献
30.
水热反应条件下,Zn(NO3)2·4H20、苯五酸和2,2'-联吡啶反应生成一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2(1,2,3,5-htc)(2,2’-bpy)2(H2o)]n·0.5nH2O(1,2,3,5-btc=1,2,3,5-苯四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结构是由二维配位层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的三维超分子结构.采取μ4桥连配位模式的1,2,3,5一苯四酸是在高温水热碱性条件下由原来的苯五酸通过原位脱羧反应而形成.CCDC:7902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