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179篇
教育与普及   1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318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了煤化学处理中的酸洗处理对煤性质的影响。典型煤(铜川高硫煤)在几种酸溶液中浸洗后,对得到的煤样进行有机质和无机质特性分析、热化学及动力学分析,发现硝酸易与煤中有机大分子发生硝化反应,导致煤中有机大分子分解成有机小分子。气质联用分析显示硝酸较其他酸更易断裂煤中不稳定大分子结构,可能是硝酸与煤中含硫及铁类矿物反应形成酸溶性物质而降低其含量。大部分酸液对钠、钙及镁等的脱除效果较为明显,而氢氟酸对硅、铝、钾等脱除效果明显。氢氟酸液洗煤的活化能较原煤高,硝酸及硝酸盐酸混液酸洗的煤样反应活化能明显下降,即这两种酸液洗后的煤样更易热解燃烧。  相似文献   
122.
为全面理解载脂蛋白B mRNA(Apo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1(APOBEC1)的作用机制,介绍了APOBEC1和ApoB mRNA的蛋白及核酸序列,总结并绘制了APOBEC1与不同的辅助蛋白的结合模型,阐述了APOBEC1催化ApoB mRNA第6 666位的胞嘧啶(C_(6666))脱氨基化分子机制.列举了啮齿动物APOBEC1抑制多种逆转录病毒的研究报道,介绍了兔源APOBEC1结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的病毒粒子并编辑病毒基因组的机理.同时介绍了APOBEC1通过编辑胞嘧啶或与AU富集元件(ARE)结合来调控癌症等疾病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23.
将刚性结构木质素作为单体与柔性的二异氰酸酯逐步加成聚合合成木质素基聚氨酯,通过调节反应物比例及反应物溶液质量浓度等调控材料成型,控制备薄膜或凝胶状材料.将所制备木质素基聚氨酯应用作污染物的吸附材料,可有效吸附罗丹明B染料等污染物,通过调控形貌可改进吸附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同时通过脱甲基反应增加了木质素分子内的酚羟基数量,显著提高了木质素基聚氨酯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提高13%.  相似文献   
124.
杂散光仿真模型在光刻投影系统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杂散光对光刻掩模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成像有一定的影响,亟需一种恰当的杂散光成像模型。通过采用PSF_F函数杂散光拟合模型和Kirk杂散光模拟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考虑杂散光成像的光刻模型。利用改进的杂散光模型研究了在相同杂散光总量下,不同比例中程、远程杂散光对特征尺寸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总杂散光量相同时,仿真分析得出远程杂散光的影响大于中程杂散光,即远程杂散光的比例占的越大,显影后的特征尺寸比实际特征尺寸越小。  相似文献   
125.
在世纪之交,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3位神经生物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慢突触这种大脑神经元间的信号传导形式。 英国生理学家谢林顿早在1897年就首次提出了“突触”的概念: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就发生在突触。这个神经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发现,荣获了193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20世纪50年代末生理学家们发现,突触前神经元释放谷氨酸等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  相似文献   
126.
吸附、脱附是催化反应中的基本步骤。在气相压力下分子的脱附速度远大于它在真空下的脱附速度(吸附支持脱附)。这一现象自Tamm首次发现以来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消除催化基础研究中的“压力沟”。 Guo等提出了动态模型,对Pd(111)上CO~*/CO在高温区(313~413K)的交换现象进  相似文献   
127.
朱浩 《科技信息》2011,(17):66-68
本试验选用SBR作为反应器,研究有机物氧化、生物脱氮过程中pH变化规律以及pH作为反应过程指示参数的可能性。探讨低溶解氧选择抑制来实现短程硝化一反硝化。  相似文献   
128.
进水碳磷比对连续流反硝化除磷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考察进水碳磷质量比(m(C)/m(P))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系统进水COD和氨氮分别保持在250和45 mg/L左右,通过改变进水TP浓度来调整m(C)/m(P).实验结果表明:在m(C)/m(P)比分别为64.1,42.0,33.0和17.8的情况下,TP去除率分别为93.2%,92.0%,78.3%和65.8%,除磷效率明显降低.在m(C)/m(P)>42.0的情况下,出水TP低于0.5 mg/L.随着m(C)/m(P)的降低,反硝化聚磷污泥释磷量和净聚磷量增加,净聚磷量分别为3.63,5.33,6.26和10.3mg/L.m(C)/m(P)减小有利于提高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性,但出水磷浓度会有所增加,可通过适当延长后置曝气池停留时间来降低出水磷浓度.m(C)/m(P)对COD的去除和脱氮的效果影响不大,COD去除率保持在85.6%~93.1%,氨氮的去除率大于93%.  相似文献   
129.
论述了三槽式氧化沟处理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开始时水力停留时间过短不利于硝化,当运行稳定后.在10h左右的水力停留时间时,三槽式氧化沟出水NH3-N浓度为2.7mg/L,NO3^--N浓度为5.2mg/L,可以达到较好的硝化效果.并将小试研究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0.
将插层纳米复合技术与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和相应的PU/PMMA-IPN和PU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插层/剥离型结构,其力学性能最优.对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优化制备条件是:PU/PMMA质量比为60/40;OMMT,BPO,EGDMA添加量分别为单体MMA质量的5%,0.8%,2.0%,MOCA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