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光镜观察患有细菌性败血症的大鲵的血液涂片以及进行血液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大鲵的血细胞形态、数量及比例异常,血清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肌酐、血清铁、尿酸、酯蛋白等指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制作病理切片,对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不同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大鲵的肺、胃、肠、肝、胰等组织器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肿大、变性、坏死,多数组织淋巴细胞增多等.患细菌性败血症大鲵的血液、消化和呼吸器官均出现严重病变,功能遭到破坏,这可能是导致其发病死亡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2.
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苗对鲫鱼的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BSK-10和TPS-30的HEC毒素苗分别免疫鲫鱼,以不同嗜水气单胞菌菌株攻毒,测定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BSK-10HEC毒素苗对同型菌株攻击保护率达90%-100%,对异型菌株攻击的保护无效,为0-20%;TPS-30HEC毒素苗对,同源菌株攻击的保护率达100%,对同型菌的保护率为75.5%-100%,对异型菌株的保护率为44.4%-100%,经统计检验,TPS-30毒素苗对10株攻毒株的保护除1株无效外,其余均效果极显著或显著,对血清型不同的菌株的免疫保护率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23.
24.
应用Dot-ELISA法对丰产鲫败血病病原菌豚鼠气单胞菌CSS-4-2菌株的全菌抗原进行检测,其最低检出水平为105 cells/mL.Dot-ELISA法对人工感染CSS-4-2菌株濒临死亡或有明显症状丰产鲫的肝、脾、肾组织匀浆上清液的阳性检出率为97%;而对未显症状丰产鲫的肝、脾、肾组织匀浆上清液的阳性检出率为25%.同时发现当感染浓度较高(≥109 cells·mL-1)时,攻毒3h后在脾脏中就能检出病原菌.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要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2007-01~2011-06收治的93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31例,发生率约30%;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早期误诊率达30%.结论:血C反应蛋白检测及脑脊液检查是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6.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败血症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斑点叉尾鮰进行了系统的病理研究,组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相互融合在一起呈板块状,呼吸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和黏膜下层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甚至发生坏死,肝细胞索结构排列紊乱;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膜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固有膜裸露;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肾小球、肾间质出现水肿、出血现象;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出现团块状均质化变性,或发生不规则溶解.  相似文献   
27.
脓毒血症大鼠重要器官中Gαq/1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大鼠脑、肺、心、肝、肾中 Cαq/11的含量,观察正常组织 Gαq/11的分布及其在脓毒血症时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大鼠 Gαq/11蛋白的含量以脑最高,肺、肾、心次之,肝最低.脓毒血症时脑、肺、肝 Gαq/11无明显变化.心和肾 Gαq/11含量分别升高56.80%±1.59%(p<0.01)和45.66%±1.65%(p<0.05).这提示心和肾Gαq/11表达的增加可能参与脓毒血症时肌醇磷脂信号转导系统功能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广西科学》2006,13(2):160-160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白细胞能识别侵入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并产生细胞因子以防止感染。但是患败血症后,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扩散到全身,使全身各部位的白细胞过度活跃,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佐藤克明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小鼠的脾脏中存在能产生白介素-10的树突状细胞,而白介素-10具有抑制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29.
(3)脓肿:全身各器官、部位都能发生。病变部初期红肿、硬实,后形成脓肿,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皮下脓肿经1-2个月自行破溃,流脓汁,破溃口经久不愈。脓液通过抓伤和血流扩散到其他部位,当脓肿向内破溃时,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呈败血症,病兔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30.
观察PICU收治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选择本院PICU2013年01月—2014年12月入住PICU临床资料完整的85例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危重病例评分分值分为3组,非危重组(80评分值100)、危重组(70评分值80)和极危重组(0评分值70分),入PICU后抽取血样测定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析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发现,极危重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危重组患者(t=5.23,P0.01)、非危重组患者(t=2.18,P0.01);而极危重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危重组患者(t=3.46,P0.01)、非危重组患者(t=9.58,P0.01);极危重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危重组患者(X2=16.45,P0.01)、非危重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存活组(t=3.35.P0.05),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9.63,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t=4.2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显著相关。随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下降,血小板计数相应下降,D-二聚体水平相应增高;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血小板计数则与病情严重程度负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