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68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76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提出一种重构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DL)微观结构的新方法,用于研究纤维面内取向分布对GDL传输性能的影响。利用XCT扫描获取GDL二维切片图进行阈值分割得到GDL三维模型,通过纤维追踪技术区分纤维与粘接剂,得出纤维面内取向概率分布、纤维骨架局部孔隙率、纤维与粘接剂组分比例等信息作为控制因素,重构更加准确的GDL纤维骨架,并通过形态学处理添加粘接剂得到GDL孔尺度模型。对1 000 μm×1 000 μm×200 μm的GDL计算域进行性能模拟计算,分析不同纤维取向分布对GDL的气体传输、热电传导性能的影响。由于碳纸在制造中大部分纤维顺着造纸机运行方向(纵向)排列,不同排列方式严重影响GDL在纵向、横向和穿面方向(TP方向)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纵向分布集中程度提高,气体传输与热电传导性能在纵向提高,但在横向降低;对于TP方向,本研究中的纤维集中于纵向的一致性系数为0.029的取向分布时,GDL模型性能较优;电导率及热导率对纤维取向分布比气体扩散率更敏感。  相似文献   
892.
介绍了知识追踪(KT)的相关概念与任务,梳理其发展脉络,综述KT的原理、相关算法和数据集,分析了不同结构的KT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KT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数据表征、认知建模、模型可解释性三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并作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893.
炉料径向分布影响着高炉下部所形成软熔带的形状和位置,进而间接决定和控制了高炉燃料比的高低.建立了预测高炉内部料层结构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界面的软件,供现场人员在线使用,用于计算不同布料参数下料层结构的详细信息,布料参数包括布料矩阵、料线高度、布料方向、径向下降速度分布,预测结果包括径向矿焦比分布、追踪料层位置、料层厚度变化.计算结果均可为现场布料制度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4.
针对现有的深度知识追踪模型缺乏对习题和学生特征信息综合考虑的问题,文章提出融合习题难度和作答经验的深度知识追踪模型(DKT-DE)。该模型通过分析作答序列评估习题的难度和学生的作答经验来丰富模型输入层的特征信息,从而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在3个公共数据集(ASSISTments2009、ASSISTments2015、ASSISTments2017)上,对DKT-DE模型与5个基线模型(BKT、DKT、DKT+、DKVMN、SAKT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KT-DE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状态:与基线模型中表现最好的DKT+模型相比,DKT-DE模型在ASSISTments2009、ASSISTments2015、ASSISTments2017数据集上的AUC平均值分别提升了2.78%、2.44%、1.5%。而消融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习题难度和学生作答经验对提升模型预测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95.
针对稀疏场景下的SAR动目标成像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正交匹配追踪(3D-OMP)算法的稀疏成像方法。首先对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然后以运动目标的二维速度作为动态参数构建三维稀疏字典矩阵,即参数化稀疏表征。在算法迭代过程中,通过计算回波数据矩阵与三维稀疏字典矩阵各层之间的相关度筛选出信号的支撑集。最后利用最小二乘准则,计算出支撑集下目标场景的稀疏表征系数。该3D-OMP算法是经典OMP算法的改进与拓展,因此继承了OMP算法计算复杂度低、信号稀疏特征增强明显的优势,同时具备了重构SAR动目标图像的能力。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SAR动目标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6.
897.
本文提出了多元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最小l1范数解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分为4步: 首先将参数估计问题描述为由观测数据确定的超定线性方程组的形式;然后利用最小l1残差向量 将l1范数最小化问题转化为一个有约束的不可微最优化问题;接下来利用基追踪方法求得最小l1 残差向量的稀疏解;最后求解相容线性方程组得到原方程组的最小l1范数解。对于系数矩阵存在 秩亏的情况,采用 Moore-Penrose广义逆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这极大地扩展了算法的适应性。数值 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与很高的数值精度,并且容许较高的临界外点比例。  相似文献   
898.
编程能力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领域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线评测系统(OJ系统)具有高效、公平和客观的特点,已成为锻炼学生编程能力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OJ系统仍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大多数OJ系统没有对学生编程能力进行知识点级别的感知和量化,导致系统适配给学生的编程题难度和学生的编程能力通常不匹配;其次,大部分OJ系统缺乏对激励策略的研究和设计。这些局限性会给学生编程动机的提升和编程能力的巩固、提高带来负面影响。鉴于此,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编程能力感知的游戏化在线评测系统(GameOJ)。该系统采用改进的贝叶斯知识追踪模型(CC-BKT),对各个编程知识点关联的学生编程能力进行细粒度的感知和量化,同时引入了游戏化思想来设计OJ系统中的激励策略,包括游戏化元素设计和游戏化编程挑战流程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编程学习动机。目前,GameOJ系统已在广西大学多个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班中进行了部署和应用,并收到了众多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899.
绘制最大包围等值线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全方位追踪当前等值点的所有可能前进方位的算法,并使用该算法采用C语言编程绘制了区域大气污染物地面长期平均浓度最大包围等浓线。实际应用证明,该算法具有简单易懂、可靠及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