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6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492篇
系统科学   124篇
丛书文集   328篇
教育与普及   3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综合类   819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酪氨酸酶(EC 1.14. 18.1)是生物黑色索形成的关键酶.该酶抑制剂在果蔬防褐变保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筛选酪氨酸酶活力抑制剂过程中,发现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蘑菇防止褐变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报道了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单酚酶活力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丙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单酚酶的效应不仅降低了酶促反应的稳定态活性,也延长了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并具有浓度依赖关系.当苯丙酸浓度达10.0 mmol/L时,稳定态活力下降2/3,迟滞时间从100 s延长到140 s;苯丙酸对二酚酶活力的抑制也显爪浓度效应,抑制效果更为显著,引起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2.05 mmol/L,苯丙酸对二酚酶活力的抑制显示可逆的效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常数(KI和KIS)分别为1.570和3.070 mmol/L.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存在控制输入饱和约束、内外部干扰及质量特性参数不确定性的挠性卫星姿态鲁棒控制器设计问题.通过近似线性化结合等价坐标变换的方法得到了挠性卫星系统相应的状态空间描述,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仿真的手段设计出满足控制输入饱和约束并适应两类不确定性的姿态鲁棒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控制器具有较强鲁棒性,能很好地抑制内外部干扰并适应较大范围的质量特性参数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3.
传统的预处理方法,在对于血液图像这样简单的医学图像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该方法对于淋巴结这样有着复杂背景的显微图像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综合运用彩色图像处理和数学形态学等知识,并采用基于彩色图像分割的背景剪除、基于区域生长的边界清除、基于高斯函数的图像融合和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双边滤波去除图像噪声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隶属于圆口纲(Cycolostomata),是最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这种特殊的进化地位使其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对幼体雷氏七鳃鳗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分泌物进行了研究.解剖学分析表明,其消化系统由口、食道、肝脏、胆囊和肠组成,胃退化.对胆汁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谱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烯醇酶,能够调节糖酵解,促进其对糖的消化.雷氏七鳃鳗消化系统的这些特点与其特殊的进化地位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将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与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为实现RNA和β(1,3)-D-葡聚糖的综合提取,通过碱-酶提取法和优化稀碱提取条件,研究了温度、NaOH质量分数对R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100℃,NaOH质量分数为4%时,提取率为7.65%,纯度为70.24%.进一步比较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β-(1,3)-D-葡聚糖提取的影响,发现中性蛋白酶得到的产物较多,纯度较高,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黔中地区皂荚生长与不同岩性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荚可作为黔中喀斯特地区恢复树种进行推广。笔者研究了该地区皂荚种植区6种不同岩性(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砂页岩、紫色砂页岩、灰质白云岩)土壤中4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岩性土壤中蔗糖酶活性均随皂荚生长季节(生长初期、生长旺期和生长末期)变化逐渐减弱,脲酶活性则随皂荚生长季节变化而增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大。不同岩性土壤中土壤酶活性有较大差异。皂荚生长初期变余砂岩发育土壤的蔗糖酶最强,石英砂岩发育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最弱;生长中期各土壤蔗糖酶活性差异不大;落叶期灰质白云岩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强,煤系砂页岩发育土壤上蔗糖酶活性较稳定。脲酶活性在石英砂岩和变余砂岩土壤中最低,在其他4种岩性土壤中相近;煤系砂页岩和灰质白云岩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灰质白云岩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在皂荚3个生长期中,土壤酶活性均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显著相关。综合比较不同岩性土壤4种土壤酶活性与皂荚生长关系,以灰质白云岩土壤中皂荚生长较好。这一结果可指导黔中喀斯特地区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及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997.
以构建重组菌(JM109/pBV-220-GLZ)作为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生产菌株,研究了诱导温度、诱导时间以及重组菌生长的不同阶段对重组菌生产耐热α-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并对诱导表达的重组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诱导条件是:诱导温度为40℃,诱导时间为14 h,在重组菌D(600)为2.0时诱导的酶活最高。适宜的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20 g/L,CaCl220 g/L,硬化时间2 h,前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1.0%,该条件下的酶回收率高达81%。制备的固定化酶有较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重复操作15次后,酶活为初始酶活的75%。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开顶式气室(OTC)控制模拟环境,测定1年生宁夏枸杞苗木在CO2倍增浓度((700±20)μmol/mol)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等,研究CO2浓度倍增对枸杞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自生长环境下,处理组ECC((700±20)μmol/mol)的枸杞净光合速率在整个处理期间均高于对照组的ACC((350±20)μmol/mol),同时光补偿点提高,光饱和点降低,CO2饱和点升高。因此,CO2浓度增高可以提高枸杞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9.
综述了目前主要核酸水解酶的种类、来源、蛋白质特性和生产方法;介绍了目前酶解法生产核苷酸的几种主要方法,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工业化应用前景;简单综述了水解液中四种核苷酸的分离提取方法;探讨了酶解法生产核苷酸的未来研究方向.结论为酶解法的关键是必须通过广泛采用现代高新生物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丰富廉价的植物纤维资源,代替有限的粮食原料发酵生产生物能源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也可能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阿魏酸酯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中羟基肉桂酸酯中的酯键,破坏细胞壁的骨架机构,获得反式阿魏酸.本研究利用泡盛曲霉固体发酵麦麸,蔗渣等纤维质原料产生阿魏酸酯酶,发酵液采用硫酸铵盐析、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阿魏酸酯酶酶粉,对取得的该阿魏酸酯酶进行了酶学性质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酶制剂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5℃,Cu2+、Fe2+、EDTA对该酶活力有激活作用,Mg2+、Zn2+、Mn2+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25 mol/L,EDTA与Fe2+的最适添加浓度为0.20 mol/L.W(最适酶)∶W(底物)=1∶100,在1.5 h后,酶解产率达到最高.并研究该酶对去淀粉麦麸、蔗渣、玉米皮和玉米芯这4种天然纤维质原料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该酶对去淀粉麦麸的酶解效果最佳.产生阿魏酸的质量浓度达到72.93 mg/L,与笔者之前利用发酵后浸提得到的粗酶液酶解产生阿魏酸的质量浓度相比,纯化后的阿魏酸酯酶活力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