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4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根据大变形橡理论和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导出了确定橡本构模型系数的公式和评价本构模型优劣的公式。以两种封隔器筒材料—701#和29#丁腈橡的压缩试验数据为例,确定了二常数、三常数、五常数和九常数Mooney-Rivlin(简称M-R)本构模型和Yeoh三次幂本构模型的待定系数,进行了模型的误差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Yeoh三次幂本构模型拟合701#和29#材料试验数据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但M-R二常数本构模型误差太大;701#丁腈橡材料应选择M-R五常数以上本构模型;29#丁腈橡材料应选择三常数以上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882.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结合SMA沥青浆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锥入度试验与低温蠕变试验的方法。研究结果证明采用该法是科学的、简便易行的,也是对沥青浆研究方法新的补充和拓展;根据本实验方案,获得了使用抗剪强度与弯曲劲度模量可以作为SMA浆高、低温性能评价的技术指标,并给出了合理粉比范围。  相似文献   
883.
以天然香豆为原料,环氧丙烷(EP)为非离子醚化剂,NaOH为催化剂,异丙醇为分散剂制备了非离子型羟丙基香豆(HPFG).用MORGAN串联法测定HPFG的取代度(DS),研究了EP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HPFG表观黏度和D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m(香豆)∶m(EP)∶m(异丙醇)∶m(NaOH)=1∶0.5∶1.7∶0.04时,制得的产品能满足油田工业评价指标要求,即表观黏度()η=560~1 000 mPa.s(w(HPFG)=1%)、DS=0.16~0.20,并用13C 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84.
预制节段梁在悬拼过程中会出现不等厚度的接缝,为了探究厚度对接缝抗剪刚度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特征,文章以接缝厚度(1、3、8 mm)和接缝类型(湿接缝和单键齿接缝)为试验参数,开展接缝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缝厚度增加,接缝区域的抗剪强度未出现衰减行为,试件的抗剪承载力未出现随接厚度增加而减小的情况;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变形测量结果表明,接缝的部位先产生变形,但是随着荷载增加,后期从单键齿混凝土根部先破坏产生裂缝,能量从混凝土根部裂缝处释放;相关计算公式不考虑环氧对试件抗剪强度的影响,对于试件的抗剪强度,预测1 mm接缝试件精度较高,但预测3 mm及以上试件时偏差稍大。  相似文献   
885.
对瓜尔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得到一种天然高分子有机絮凝剂.研究改性瓜尔处理微污染水的效果,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氯乙酸用量、碱用量、酒精用量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羧甲基瓜尔取代度的影响,确定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半干法快速制备羧甲基瓜尔工艺合理,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产品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氯化铝、三氯化铁等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86.
采用在熔融挤出过程中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高剪切应力诱导方法,研究了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转速、挤出反应温度和添加线性高分子材料品种对轮胎脱硫共混物(DGTR/EPDM)的凝含量、溶液特性黏数、溶分子链结构及再硫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增加,强烈的剪切应力作用可引起轮胎粉中交联网络的断裂、降解反应,引起产物凝含量和溶特性黏数的明显下降;挤出反应温度越高,轮胎中交联网络的断裂、降解反应即越明显,产物凝含量和溶特性黏数的下降即越显著.采用具有较高门尼黏度的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溶胀剂和承载流体时,可获得具有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脱硫共混物溶和较好力学性能的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再硫化材料.在220 ℃和1 200 r/min的脱硫反应条件下,所得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再硫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1.0 MPa和456%,分别达到丁苯生混炼硫化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87.5%和128%.  相似文献   
887.
用硬热圈重求和方法计算了夸克子等离子体的介电函数,结果显示硬热圈重求和计算对硬热圈近似结果有非平庸的修正.从子自能与介电函数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介电函数的非平庸修正的物理机制,讨论了介电函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888.
粉胶比对浇注式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浆是浇注式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成分为沥青和矿粉.选用了5种粉比,通过浇注式沥青浆试验,研究了不同粉比的浇注式沥青浆的高低温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提高粉比可以显著提高浇注式沥青浆的高温稳定性,而降低粉比可以提高浇注式沥青浆的低温抗裂性,采用合理的粉比则可以保证浇注式沥青浆高温性能与低温性能的平衡.考虑沥青与矿粉交互作用,可以认为浇注式沥青浆不同粉比下沥青与矿粉交互作用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89.
接枝杜仲胶改性沥青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完善SBS改性沥青性能,降低合成高分子改性剂受原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在天然高分子材料杜仲上接枝能与沥青氮基反应的官能团马来酸酐,形成一种新的天然沥青改性剂接枝杜仲.分析了接枝杜仲的生成方法与改性沥青的机理,根据杜仲接枝产物的红外光谱,确定了接枝产物的物理表征.将接枝杜仲与SBS复合后改性沥青,进行了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和老化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小于2%掺量的接枝杜仲加入SBS改性沥青后能提高其高温和抗老化性能,不降低低温性能,而且1.5%掺量接枝杜仲对SBS改性沥青性能提高最为明显;接枝杜仲取代一部分SBS后,沥青混合料除了低温性能相当外,强度、高温和水稳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接枝杜仲取代一部分SBS后不降低而是增强了改性沥青的使用品质,也减少了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用量.  相似文献   
890.
Two new transition metal (Cu, Ni) complexes with amino-Schiff base ligand, (CgH7NO3)Cu(C14H12N2).H2O (1) and (C9HTNO3)Ni(C3H4N2)3.H2O (2), have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n ethanol solu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Both of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UV-vis spectroscopy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For complex 1, th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central copper atom is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 and one-dimensional chain is formed through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O4-H2W…O3, O4…H2W…O3#1 (#1: -x+1, y, -z+3/2)) and weak interactions (∏-∏ stack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enyl rings. For complex 2, the nickel atom is 6-coordinated and in a distort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 and a discrete hydrogen-bond cluster (four molecules are connected by hydrogen bonds into a group) is formed via two types of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O-H...O, N-H...O) and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O-H...O, N-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