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395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水平井置胶成坝深部液流转向技术思路,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以二层二维、韵律渐变的五层二维和四注九采复杂五层井网模型为对象,研究了胶坝位置、高度、组合以及措施时间等敏感因素对胶坝改善水驱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正韵律厚油层,水平井置胶成坝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胶坝位于注采井中部或是靠近油井的地方效果较好;胶坝的高度越高,改善水驱效果越好;多个胶坝组合使用,并且达到厚油层40%以上高度时,增油效果更加明显;采取措施时间越早,改善水驱效果越好,即使在油井高含水阶段开展措施,仍可以显著提高油层水驱采收率;多个胶坝结合使用或与堵水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为高含水油田水平井置胶成坝技术的现场实施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李成斌 《甘肃科技》2014,30(19):115-117
主要论述了研发出高质量灌缝胶,采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有效处治公路路面裂缝,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路面结构强度的破坏,是预防路面病害产生的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3.
<正>在陆相生油理论的指导下,我国东部油气资源得到较好勘探开发,探明率高达60%,目前油气产储量整体呈下降态势。相比之下,我国西部含油气叠合盆地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探明率仅18.9%,油气产储量整体呈上升态势。西部富集了我国45%的剩余油气资源,与东部盆地相比,油气资源更多地集中分布于深部底层内(占西部叠合盆地油气资源的79%)。我国深部(3 500米~4 500米)、超深部(4 500米以上)油气资源储量分布  相似文献   
964.
研究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徐尼乌苏组复理石建造的沉积相, 揭示其普遍具有不同厚度、不同类型的鲍玛序列, 属于浊流沉积相。参照浊积相模式, 将其归为中扇亚相, 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中扇前缘等3种微相。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最年轻锆石年龄峰值(437.9±2.7 Ma), 推测徐尼乌苏组的形成时代为早中志留世。物源分析发现, 徐尼乌苏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变质岩区的石英岩和火成岩区, 推测分别来自其北边的早古生代岛弧带和其南边的华北板块基底。图古日格、达茂旗和白乃庙3个地区的地层建造对比表明, 在南造山带东西方向约400 km范围内, 广泛发育以徐尼乌苏组和塔林宫群为代表的弧后盆地, 表明早古生代古亚洲洋的俯冲曾形成宽阔的沟弧盆体系, 因此推测华北板块北缘属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65.
STAR、ALICE和ATLAS合作组最近在相对论重离子擦边对撞中观测到了J/ψ和双轻子的产额在极低横动量下存在显著的反常增强。考虑了冷核物质效应和热核物质效应的强子产生无法解释这种增强,而考虑了核重叠区域的相干光致产生的计算结果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数据。这些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在相对论重离子擦边对撞中存在相干光致产生过程,为我们探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提供了新的探针。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近些年来擦边重离子对撞中相干光致产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6.
冯茗 《广东科技》2013,(14):96-97
结合机组案例,针对沙角A电厂#5机组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在投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实施一系列改造方案,特别是对系统中的收球网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刻的分析,实践表明,施行的方案是可行而有效的,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7.
高鸿翔 《河南科技》2013,(12):78-79
针对化工生产中不停机带压堵漏技术的堵漏夹具设计及封堵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4+5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孔隙演化及其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对储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该区储层砂体主要为长石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储层砂岩的成岩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物性变差和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9.
Neolith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the Longdong area were reconstructed using a synthetic approach, investigating pollen, charcoal, and seed remains for two cultural layer sections and five flotation sites. Results show that Neolithic agriculture in the Longdong area had a simple organization and was dominated by the production of common millet,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Yangshao age. After the late Yangshao age, Neolithic agriculture developed into a more complex structure, dominated by both common and foxtail mille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soybeans. The production of foxtail millet gradually increased through the Neolithic period, reaching its highest point during the Qijia culture. Soybeans were first cultivated during the late Yangshao culture, approximately 5000 cal a BP. Rice production began no later than 4800 cal a BP, and continued to exist in the Qijia culture, approximately 4000 cal a BP.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eolithic Longdong, specifically in the “Yuan”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developed as a shrub and grass dominated landscape. Vegetation in the river valleys was partly covered with Picea, Tusga, and Quercus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mixed forests. Agricultural activity during the Neolithic period caused an increase in farmland on the loess tableland and a decrease in the abundance of shrub and grassland in the Longdong area. When farmlands were abandoned, vegetation recovered with Hippophae-, Rosaceae-, Ephedra-, and Leguminosae-dominated shrublands and Artemisia-dominated grasslands.  相似文献   
970.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前3名美国队、西班牙队、俄罗斯队及中国队为研究对象对球员的克托莱指数及PER效率值两方面分析,从中发现世界强队克托莱指数及PER效率值主要特征,找出中国队的不足,换一种角度为中国男篮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