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3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王玉娟 《甘肃科技》2020,(22):167-169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2组疼痛程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d及术后3d比较,观察组VAS评分(4.36±1.53)分、(2.49±0.67)分均低于对照组(5.08±1.26)分、(4.56±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62±1.04)d、住院时间(8.84±2.25)d均短于对照组(6.87±1.46)d、(11.56±2.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4.32%(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68.79±10.46)分、生理功能(75.46±14.87)分、躯体疼痛(82.20±10.79)分、生理职能评分(72.58±12.32)分均高于对照组(62.38±8.59)、(68.61±12.53)、(70.45±8....  相似文献   
452.
针对SNECMA公司的跨声速实验涡轮装置,建立了单流道无冠叶栅三维CFD计算模型,通过求解定常RANS方程,研究了4种叶顶区域结构(平板叶顶-标准机匣、凹槽叶顶-标准机匣、平板叶顶-台阶机匣和凹槽叶顶-台阶机匣)下,叶顶泄漏流及其与主流的掺混效应对涡轮气动性能和叶顶间隙激振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间隙较大时,凹槽叶顶-标准机匣结构的等熵效率最大,采用台阶机匣结构会使等熵效率下降;叶片切向力随叶顶间隙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平板叶顶-标准机匣结构的叶片切向力最大且变化相对平稳;叶顶泄漏流对99%叶高、约67%轴向弦长处吸力面的静压分布有显著影响,叶顶间隙增加会使该区域静压下降,导致叶片切向力增大;平板叶顶-标准机匣结构的穿越间隙较大,力敏感度系数较小,促进转子稳定运动的叶顶间隙区间较大,有利于转子的稳定运行。文中还分析了叶顶间隙激振力的产生机理及其特性,可为优化叶顶结构设计和减小叶顶间隙激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3.
基于内乘波概念的三维变截面高超声速进气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并命名了高超声速三维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其进、出口截面形状同时可控,且能够全流量捕获来流;分析了高超声速进气道的流线追踪设计方法与外流乘波体设计方法间存在的联系;根据内收缩基本流场的特点,从理论上证明吻切锥理论不适用于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而吻切轴对称理论则可以运用于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的两类具体设计方法.采用这两类方法,获得了三角形进口到椭圆出口和方形进口到椭圆出口的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方案.计算结果证实,变截面内乘波式进气道设计理论可以在实现截面形状三维复杂过渡的同时,保证进气道内部激波形状和主要流动特征仍与设计基本流场一致,进气道初始激波贴口,实现内乘波,全流量捕获来流.该设计理论为复杂外形的三维高超声速进气道设计提供了思路,但此类进气道在设计和非设计状态下的具体流动特征及工作特性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4.
高超声速机体/推进一体化试验设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高超声速推进地面设备及任务的发展历程,明确了设备分类,简述了直连式超声速燃烧试验台、燃烧加热高超声速高温风洞、电弧加热超声速燃烧试验台、高超声速高焓激波试验台、脉冲燃烧风洞等试验设备的原理、主要结构和基本参数。通过对不同设备特点的分析,指出脉冲燃烧风洞是开展高超声速机体/推进一体化试验的理想设备。  相似文献   
455.
目的通过观察失神经后大鼠胫骨骨折的愈合情况,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失神经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成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失神经骨折组、单纯骨折组,每组各32只。分别于术后第7、14、21、28天进行BBB评分,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行左下肢骨折部位X线检查、胫骨湿重称量、骨痂体积测量,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BBB行为学评分提示两组大鼠在术后各时间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失神经骨折组与单纯骨折组BBB评分结果,提示在术后各时间点,失神经骨折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减慢。X线片提示失神经骨折组大鼠骨折处有大量骨痂生成,且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在术后7天,两组大鼠胫骨湿重称量、骨痂体积测量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4至28天,失神经骨折组与单纯骨折组相比,胫骨湿重称量、骨痂体积测量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失神经骨折中晚期会生成过量骨痂。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在骨折愈合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56.
目前新型钻地武器对地打击速度普遍在1 500 m/s 以上, 既有地下防护工程设计计算方法无法涵盖上述速度范围。 针对当今大口径制导钻地炸弹、 高超声速钻地弹、 小型钻地核弹毁伤效应与防护工程计算理论存在的难题, 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团队近些年在该方面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包括: (1) 大口径钻地弹弹靶作用弹径效应; (2) 钻地爆炸耦合效应; (3) 高超声速弹靶作用近区介质流固耦合状态; (4) 高超声速撞击成坑耦合地冲击效应; (5) 抗钻地核弹防护工程高地应力动静耦合效应; (6) 钻地核爆远区深埋防护工程围岩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7.
传统利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的航行器自定位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没有考虑测量周期内航行器的运动, 另一方面没有考虑水声声速的不确定。为解决上述问题, 构建了航行器运动状态下的时间测量定位模型, 并对声速不确定性进行建模。分别推导了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运动航行器定位方法和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声速更新方法。利用所提模型和时间测量, 不仅可以估计航行器位置, 还可以更新声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在各种参数设置下均优于现有方法, 并且在时间测量噪声不大时可以达到克拉美罗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 CRLB), 在时间误差不大时, 声速更新结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58.
基于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CPTO)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CPTO治疗中两种常用的内固定钢板系统对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植入Tomofix和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膝关节的刚度和楔形位移,以及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相比使用Tomofix内固定系统的膝关节刚度增加了23.8%,平均楔形位移降低了85.5%,骨骼平均应力降低了36.5%,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增加了16.6%和4.6%。因此,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能较有效地提高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楔形微动,为骨愈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内固定系统的高强度支撑下骨骼应力降低较明显,有引发应力遮挡效应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459.
温稠密状态下的氘氚混合物是惯性约束聚变必然要经历的中间物质状态.其在温稠密状态下的热力学特性和输运参数在聚变实验设计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氚具有放射性,实验中可以用氢氘混合物来模拟替代研究氘氚混合物.本文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基于自洽流体变分理论的化学模型,构建了氢氘混合物在0~200 GPa和300~10 000 K宽范围状态方程和声速数据库.此外,结合Kubo-Greenwood公式计算得到了氢氘混合物电子电导率以及光学反射率和折射率,建立起混合物绝缘-金属化相变与实验上易探测的光学物理量反射率和折射率之间的联系,为从实验角度探索氢及其同位素的金属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60.
吸气式推进系统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的基石,随着对宽Ma范围内高速飞行器的需求日益迫切,涡轮基组合循环(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 TBCC)发动机等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而高效压缩的进气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主要分析了宽Ma范围内高速飞行器对进气系统的特殊要求,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内转式TBCC进气道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TriJet为代表的内转式TBCC进气系统的设计方法。总结了内转式TBCC进气道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着重介绍了这类进气道面临的独特的锥面激波/边界层干扰问题,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