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6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近些年来,干细胞凭借其高度的发育可塑性,引起了医学与生物学界的极大兴趣。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体内所有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组织都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来进行修复与替换。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让无数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但最接近全能性的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尚存在着伦理学和成瘤性等问题,其它成体干细胞的研究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真正应用到f临床治疗前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前实验。  相似文献   
782.
783.
白雪涛 《甘肃科技》2010,26(1):111-114,55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之争是生命伦理学的热点与重点。分析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产生伦理争议的深层次原因,既有科学与人文背景原因,又有科学前提原因,通过分析,全面阐释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产生伦理争议的必然性,揭示当代生物科技与人文、与不同人群的文化冲突,也是科学与伦理冲突的必然表现。呼吁人们正确看待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产生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784.
现年34岁的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化学副教授丁盛,因与同事利用重组蛋白诱导出小鼠胚胎细胞的多能性,完全避免了基因操作等过程,被《科学家》杂志评选选为2009年度对生命科学最具影响的5位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85.
786.
卵母细胞的成熟、精子获能、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等组成了完整的体外受精系统。本文较详细综述了该技术的研究进展状况以及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87.
本文作者比较系统地观察并描述了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养殖鲶类——革胡子鲶的胚胎和仔、稚鱼发育的形态变化.胚胎发育分为6个阶段27个时期,仔稚鱼发育分为3个阶段18个时期,各期均有附显微照片或活体描图.同时还描述了仔、稚鱼发育的体型变化、消化道和鳃的形成,分析了孵化与水温的关系,并讨论了这种鱼早期发育与其它鱼类的差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88.
细胞融合是研究细胞调节机理和多倍体对发育作用的技术。研究多倍体胚胎常用的手段是采用灭活的仙苔病毒(ISV)融合法、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法、细胞松弛素B(CB)介导法和电融合(EF)法。国外学者采用这4种方法均获得小鼠、大鼠和兔融合胚胎,分别研究了融合胚胎在体内或体外的发育。目前国内对小鼠多倍体胚胎研究的报道很少。黄少华等报道的小鼠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培养时分裂率很低,未能从核型证明融合胚胎为四倍体,因为只有个别分裂胚胎在体外发育到8-细胞阶段。本实验采用电融合法研究2-细胞小鼠胚胎融合后的体外分裂及发育,并利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分析融合后胚胎体外发育而成的附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裂相和分裂球数目,证明胚胎的多倍性及分裂率;通过与正常1-细胞和2-细胞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结果进行比较,揭示电融合胚胎在体外分裂与发育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多倍体胚胎发育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9.
一氧化氮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张璇  祝诚 《科学通报》2002,47(13):961-965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脊椎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效应分子和细胞间信息分子.NO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和氧生成.现已确定的NOS亚型有3种:神经型NOS(neuronal NOS,nNOS)、诱导型 NOS(inducible NOS,iNOS)和内皮型 NOS(endothelial NOS,eNOS).nNOS和eNOS在生理状况下即有表达,又称为结构型NOS(constitutive NOS,cNOS).cNOS活性的发挥需要钙离子参与,又称为钙离子依赖性NOS.iNOS基因在生理情况下一般不表达,仅在一些诱导剂,如免疫刺激因子的作用下表达,其活性发挥不依赖于钙离子[1].  相似文献   
790.
奇云 《世界科学》2002,(5):21-23
(续上期 )在电脑芯片上孕育生命2 0 0 1年 7月 1 2日 ,西方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两位胚胎学家戴维·毕比和马休·惠勒正在研制的一种模仿动物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的芯片 ,设计目标是 :使受精和胚胎发育的早期过程在一个容器内完成 ,直到胚胎发育到适于进行移植的阶段。或许在未来 5 0年到 1 0 0年内将彻底改变婴儿的出生模式。届时 ,部分或全部的怀孕过程完全可由机器备来完成 ,也就是说婴儿将从一条条生产线中诞生 !消息传出 ,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震动。无疑 ,这是生殖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在常规的体外人工授精中 ,精液和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