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3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5~50岁,术前均确诊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发现胃穿孔13例,十二指肠穿孔23例.  相似文献   
82.
外源性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梅  吕有勇 《科学通报》1996,41(9):825-828
p53基因在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p53基因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增殖周期阻断在G1期以进行DNA修复,或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清除受损细胞,若p53基因缺失或突变,损伤后的细胞便会发生恶性增殖而形成肿瘤.约50%的人类肿瘤均有p53基因的异常改变.其中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达50%~70%以上.基于这一原理,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我国是胃癌高发区,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因此,阐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变异规律,探索胃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成为肿瘤研究的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胃癌中有较高频率p53基因缺失及突变,认为p53基因异常与胃癌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本项研究即是采用p53基因体外转染有缺陷的人胃癌细胞系,得到生长及致瘤性均有部分抑制的细胞,以探索采用p53基因治疗胃癌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培养及p53基因鉴定细胞:人胃癌BGC823细胞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建立,培养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染色体G带分析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显示有1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Northern杂交分析也表明该细胞有p53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2 DNA转染通过脂质体介导将构建有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型p53基因及无p5  相似文献   
83.
流式细胞术及DNA倍体分析在胃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68例胃癌细胞DNA含量、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并与胃癌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二倍体癌浆膜受侵者S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未受侵者(P<0.05),团块生长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弥漫状生长者(P<0.05)、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枚数少于5枚者(P<0.05),淋巴结转移至第2站,以远者G2/M期细胞比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和转移至第1站者(P<0.05).结论胃癌细胞DNA含量和细胞比率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4.
胃食道酸碱度动态监测信号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分析胃食道pH值动态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ART)适用于外参比电极胃食道pH值动态监测信号的分析算法.该算法的特点是综合考虑了食道pH值与胃pH值;结合pH值波形幅值和波形形态来确定返流判据;兼顾自适应方法与定阈值方法.理论和实验表明,这种算法具有一致、稳健和自适应等优点,在提高返流判据“客观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临床普遍采用的方法相比,判断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吻合食管重建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精细的食管-胃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87.
对19例贲门失弛症经胸行Heler手术,附加“胸膜筋膜瓣”覆盖固定的改良术式。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返流性食管炎。X-ray钡餐复查资料查证,17例均见术前扩张的食管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原狭窄段增宽,其中15例钡流通过顺畅,无钡剂潴留,2例可见有钡剂短暂停留,但随第二次吞咽动作后钡剂排空,所有病例未见胃食管返流征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检查中麻醉采取传统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采取纳布啡复合丙泊酚,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注射药物,保留自主呼吸.结果:B组患者在检查中呼吸频率下降幅度显著低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检查中及检查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9.
目的:用DENA为诱变剂,建立不同时期SD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系统的观察肝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Cu,Zn,Fe,Ca,Mg含量的变化.方法:DENA连续灌胃至11周,分别在14 d、28 d、56 d、77 d采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Cu,Zn,Fe,Ca,Mg 5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诱癌第14 d,实验组血清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 d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Zn含量在第28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第56 d和第77 d实验组血清Fe、Zn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56 d之后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诱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g含量结果无差异.结论:从14 d到77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逐渐升高,而Zn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g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0.
采用美国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肠液配方,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了太平洋牡蛎肌肉过敏蛋白和非过敏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肠液消化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非过敏蛋白均能被胃蛋白酶快速降解,而主要过敏蛋白原肌球蛋白在60 min时仍未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