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研究胃仙治效剂对胃溃疡的作用。方法:接改良的OKabe法和使用乙醇制造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四组,即对照组(蒸馏水)、法英替丁用(3.6mg/kg/日)、胃仙治高剂量组(浓度100%)、骨仙治低剂量组(浓度50%)。乙醇所致的溃疡组,模型制备后三天开始给药,乙醇所致溃病组模型制备前给药。均每日二次灌胃,连续15天,每次给药2.0ml/200g容积。最后一次给药的次日剖检大鼠,计算溃疡指数及观察有无穿孔。结果:给药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胃仙治高剂量组作用优于法莫替丁组。结论:胃仙治煎剂具有抗大鼠实验性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道了我院4年中经内窥镜诊断的909例消化性溃疡(PU)资料,胃溃疡184例(20.2%),十二指肠溃疡725例(79.8%),男性700例(77.O%),女性209例(23.0%),男女比例3.5:1,胃镜检出率27.1%。对pu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溃疡数目、部位及节律性进行探讨。强调了临床上PU的节律性改变的多样化,非典型性,诊断上主要以胃镜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加格略对无水乙醇型小鼠胃溃疡病理学形态、IL-2、IL-6及TNF-α的影响,比较加格略蒸制前后抗胃溃疡药效的差异。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生品高中低剂量组、蒸品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除模型组外,均连续7天灌胃相应的药物,末次给药后采用无水乙醇造模,造模1 h后摘眼球取血,检测IL-2、IL-6及TNF-α指标,处死,解剖取出全胃,用游标卡尺测量溃疡面接,计算胃溃疡指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IL-2浓度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生品高、中剂量和蒸制品高剂量组IL-2显著降低,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生品和蒸制品高剂量组IL-6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生品高剂量组IL-6的浓度小于蒸制品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生品高、中剂量组和蒸品高剂量组TNF-α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生品高剂量组浓度小于蒸品高剂量组;与阳性组相比较,生品高剂量组TNF-α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格略蒸制前后均具有一定的抗胃溃疡作用,生品对无水乙醇胃溃疡的作用较蒸制品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4.
45.
大鼠胃溃疡自愈过程中颌下腺GCT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林 《科学通报》1994,39(6):549-549
在家兔实验性胃溃疡等内脏疾患自愈过程的研究中,证实了机体存在着自然抗病机制.近十余年的一系列研究证明,内分泌是实现这个机制的重要因素.已知颌下腺是小鼠和大鼠体内含生物活性多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这些多肽主要定位在颌下腺颗粒曲管(GCT)细胞内,其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胃肠道及溃疡关系十分密切,而GCT细胞又是EGF合成的主要所在.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大鼠胃溃疡动物模型的治疗,观察蒙成药壮西小灰剂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壮西小灰剂小剂量组、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壮西小灰剂大剂量组、阳性组等六个组,每组10只大鼠.制模次日起空白组和模型组均按2ml/100g比例给生理盐水,治疗组壮西小灰剂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0.25g/kg、0.5g/kg、1g/kg比例给壮西小灰剂混悬液,阳性组按0.4g/kg比例给枸橼酸铋钾混悬液,每日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续给药15天.观察实验大鼠的胃液量、胃酸总量、胃蛋白酶等的变化.结果:给药组胃液量、胃液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较模型组比较,(1)空白组、壮西小灰剂小、中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壮西小灰剂大剂量组也能减少胃液分泌量(P〈0.05);(2)空白组的胃液总酸度明显减低(P〈0.01),壮西小灰剂小、中、大剂量组的胃液总酸度也减低(P〈0.05);(3)与壮西小灰剂大剂量组比较,空白组和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能减少胃液分泌量(P〈0.05).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和阳性组能降低胃蛋白酶活性(P〈0.05);(4)与阳性组比较,空白组和壮西小灰剂小剂量组能显著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壮西小灰剂中剂量组也能减少胃液分泌量(P〈0.05).结论:蒙成药壮西小灰剂具有明显抑制胃液分泌,减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中药白根独活抗胃溃疡有效部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中药白根独活得到5个部位,通过阿司匹林-乙醇溶液所致小鼠胃溃疡模型筛选中药白根独活抗胃溃疡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表明中药白根独活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等脂溶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抗胃溃疡作用.因此,脂溶性部位为中药白根独活抗胃溃疡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8.
为了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的抗胃溃疡作用及其机制,将小鼠分为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单个剂量组(800,400,200 mg/kg.d-1),雷尼替丁组(42 mg/kg.d-1),对照组和空白组等6个实验组,分别用消炎痛(18 mg/kg)灌胃的方法造小鼠胃溃疡模型,连续给药13 d后,计算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通过溃疡指数的计算和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剂量3组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抑制率可分别达到50.9%,82.5%,34.39%,雷尼替丁组效果略好于羧甲基壳聚糖给药组,抑制率可达83.75%.同样,与对照组相比,连续给药羧甲基壳聚糖13 d能明显降低MDA的质量分数(p<0.05),提高SOD的活性(p<0.05),并能提高GSH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羧甲基壳聚糖高剂量组SOD活性和GSH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雷尼替丁组.羧甲基壳聚糖可以促进消炎痛引起的小鼠实验性溃疡愈合,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因此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目的:在医学卫生领域,疾病发病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结构式因果模型解释,根据神经网络预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P)应用于疾病发病率的预测时,由于影响它的气象因素,如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等本身具有很大相关性,且维数较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会下降。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原输入空间进行重构,并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确定网络结构,有效地解决了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结果:以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青海海西州地区胃溃疡发病率的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应该充分考虑胃溃疡在各时间段的发病率特征,以便更有重点地进行健康防治工作,有效地降低胃溃疡对人类的危害,保障人类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的保健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保健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显效率61.7%,有效率3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其中显效率50%,有效率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结合保健方案治疗胃溃疡效果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