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回顾分析45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症患者临床症状、不同发病阶段的实验室及胸部CT特征性改变,为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武汉江汉方舱医院457例经核酸确诊的COVID-19轻症患者,通过采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入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前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胸部CT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发病早、中、后期3阶段的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特征.结果:本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8±11)岁,男女比为1∶1.52,退休人员发病比例最高,达135例(29.5%),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190例(41.6%),与COVID-19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144例(31.5%),合并高血压病史29例(6.3%)、2型糖尿病10例(2.2%).临床表现发热312例(68.3%),高热组发热持续天数大于低热组(P0.001);干咳373例(81.6%),咳痰138例(30.2%),痰中带血10例(2.2%);气促102例(22.3%);胸闷26例(5.7%);乏力167例(36.5%);肌肉酸痛24例(5.3%);腹泻57例(12.5%);食欲减退31例(6.8%),睡眠差91例(19.9%).发病早期高热组、低热组与体温正常组比较,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下降(P0.05),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01);高热组与低热组相比,WBC、中性粒细胞(NEUT)、LYM水平降低(P0.05),hs-CRP水平升高(P0.001).与发病早期相比,发病中期、后期的WBC、NEUT、LYM、单核细胞(MONO)及PLT水平升高(P0.05),hs-CRP水平下降(P0.001).胸部CT检查在发病早期无影像学改变11例(2.4%),单侧病变93例(20.4%),双侧病变353例(77.2%),早期病变性质常见磨玻璃影334例(74.9%)、斑片高密度影95例(21.3%);中期主要表现磨玻璃影279例(64.1%)、斑片高密度影71例(16.3%)、实变影74例(17.0%)、网格影77例(17.7%)、纤维条索影50例(11.5%);后期主要表现磨玻璃影182例(41.7%)、斑片高密度影52例(11.9%)、实变影41例(9.4%)、网格影152例(34.9%)、纤维条索影147例(33.7%)、实性结节影12例(2.8%),从发病早期至发病中期、再到后期,磨玻璃影、斑片高密度影、纵隔淋巴结增大例数逐渐减少,而实变影、网格影、纤维条索影、胸膜增厚例数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患者少见的CT影像学改变为胸腔积液2例(0.4%)、气胸1例(0.2%).结论:COVID-19轻症患者大多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以发热、干咳、咳痰、气促、乏力为常见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发热峰值较高,WBC、LYM、PLT下降显著,在发病中期及后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胸部CT在发病早期到中期表现炎性渗出增多,病灶扩大进展,后期病灶缩小,纤维增生明显为恢复期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物治疗,以期为一线临床医师抗击疫情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国内外相关诊疗建议及文献报道,对新型冠状病毒及COVID-19的特点、COVID-19药物治疗和妊娠合并COVID-19治疗药物的分类、用法用量、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COVID-19孕妇用药时需考虑药物的疗效及母胎安全,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部分抗菌药物在权衡利弊后可试用,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α-干扰素、奥司他韦、激素、对乙酰氨基酚、中药应谨慎使用;利巴韦林则属于妊娠禁忌.结论:目前尚缺乏治疗妊娠合并COVID-19的特异性药物,仍需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相关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3.
改革开放既是一个过程,又是系统工程,务必客观、审慎、适合、有效推进。内化于民生与发展过程中党的初心与使命通过诸如计划与市场等若干方面得以体现与实现。新冠肺炎疫情虽是一场瘟病,集中暴发于武汉,但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严格检验与政府治理能力的系统大考。客观、认真、科学、切实总结这场大考的得失与经验,极为必要,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及新时代条件下的改革再出发。  相似文献   
64.
65.
运用数据统计、定性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讨论我国传染病的命名方式、命名原则与命名过程,并对新冠肺炎的命名进行评析和给出建议。研究发现,我国法定传染病命名方式有病原学命名、流行病学命名、临床病学命名、借词命名、编序命名等,其中临床病学命名数量最多;我国法定传染病名称多由几种命名方式组合或交叉构成。传染病命名应遵守准确性、层次性、能产性、单义性、简明性、稳定性等术语学既定原则,另需重视和谐性、得体性两个原则。通过回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命名过程可知,传染病命名应允许名称的合理变动,区分不同命名主体的作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应慎重确立法定名称。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传播机理和传播风险,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对政府制定相关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帮助,提出了一种新的新冠肺炎传播非线性动力学模型(SLEIR)。该模型考虑到疫情中采取保护措施的人群,将其作为低危群体加入到模型中;通过对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平衡点、稳定性和分岔等进行分析,揭示新冠肺炎传播机理;利用印度新冠肺炎真实数据对模型参数和部分状态初值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根据拟合的参数对印度疫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该模型对印度3~4月、4~5月两阶段疫情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07%和2.805%,对于印度10月最新的疫情,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3.266%,预测结果表明SLEI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与传统SEIR模型相比,该模型能适应印度疫情复杂的变化趋势,且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政府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7.
为载体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法及微孔稀释法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使用CAS琼脂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对肺炎克雷伯菌铁载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细菌铁载体与其耐药性的关系.CAS琼脂法分析表明,临床分离的70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产铁载体(100%),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表明肺炎克雷伯菌中铁载体产量不同.根据统计学取中位数的方法能够将细菌分为铁载体高产组和低产组两组,喹诺酮类耐药株中铁载体产量高于敏感株(P〈0.01);铁载体高产组对环丙沙星(CIP)和左氧氟沙星(LEV)的耐药率高于低产组(P〈0.01);肺炎克雷伯菌铁载体与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正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细菌铁载体参与了细菌耐药,干预了抗生素的杀菌过程.  相似文献   
68.
Human β-definsin-2 (hBD-2) is mainly induced by bacterial factors and pro-inflammation mediators in epithelial cells. As the major cause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whether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 pneu-moniae) stimulation induces hBD-2 expression i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is elusive.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S. pneumoniae stimulation induced hBD-2 expression in a time-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in primary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To further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S. pneumoniae inducing hBD-2, we found that S. pneumoniae stimulation activated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Specific NF-κB inhibitor, PDTC, could reverse the induction of hBD-2 by S. pneumoniae. We also found that cellular inner Ca^2+ 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the S. pneumoniae-induced hBD-2. Taken together,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S. pneumoniae can stimulate the expression of hBD-2 i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 and NF-κB and inositol triphosphate-dependent intracellular calcium release is involved in this induction.  相似文献   
69.
探讨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价值。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等下呼吸道标本,直接涂片干燥固定后行瑞吉氏染色,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报告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数。14例痰嗜酸细胞计数,2例阳性,分别为16%和25%,其中男、女各1例;2例阳性中1例血嗜酸细胞同时增高,为12.7%,另一例血嗜酸细胞计数正常,为0.4%。痰液嗜酸细胞计数对嗜酸细胞性肺炎的诊断有很大参考价值;嗜酸细胞性肺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综合征,以肺部浸润同时伴周围血中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但周围血嗜酸粒细胞缺乏也不能排除该病。  相似文献   
70.
干扰素是广谱抗病毒制剂,临床使用安全、有效。近三年间,我们应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肺炎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1995年1月~1998年1月间,我院诊治的病毒性肺炎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1例。发病年龄~3个月18例;-6个月30例;-1岁23例,-2岁15例。病程3天~1周。临床表现咳嗽、喘憋,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肺脏听诊有水泡音和喘鸣音。两组临床表现及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以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