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3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介绍了应用致癌剂、x射线胃局部照射及两者联合诱发实验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的方法。实验动物的胃粘膜肠化模型已被应用于探讨肠化发生的机制、肠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肠化逆转治疗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62.
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在处理酒精蒸馏废水的污泥床厌氧滤器(SBAF)和结合式厌氧折流反应器(HABR)的污泥中,优势菌是与甲烷丝菌(Methanothrix)、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脱硫弧茵(Desulfovibrio)和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形态相类似的四种茵群。  相似文献   
463.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复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注入兔肠结扎段中,通过兔肠可以使休眠的霍乱弧菌复苏,恢复成为可培养状态。复苏的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使兔肠结扎段肿胀,积水,内壁紫红色并出现溃疡。结扎段积液中含有约10^9cells/ml细菌。  相似文献   
464.
465.
466.
利用石蜡为惟一碳源从辽河油田油水样品中驯化筛选出一株强降解固体石蜡的菌R,初步鉴定为脲芽孢八叠球菌(Sporosarcina urea Kluyver and Niel)。该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排油活性及稳定的乳化能力,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55.9%,其胞外生物表面活性剂被确定为阴离子型的水溶性产物。对其胞外脂肪酸进行了GC/MS的定性分析,确定其主要为十四酸、十六酸和十八酸。对该菌在水溶性不同的底物中培养,发现其细胞表面疏水性具有调适作用,推测该菌摄取烷烃的模式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467.
症状:仔猪出生后5日以内突然表现厌食、扎堆、排黄色稀粪且内含凝乳块、身上沾满黄色稀粪、迅速脱水、消瘦,最终死亡.因排黄色稀粪故称黄痢。仔猪15~30日龄发病,表现被毛粗乱、体温稍高、食欲不振,排白色粘性粪便,我们称之为白痢。黄痢和白痢均是由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68.
程洪花 《河南科技》2007,(12):33-33
数九天,一些猪舍温度低,再加上饮冷水吃冷食,寒邪直冲胃肠,常使部分猪运动无力,寒湿下注,清浊不分,造成冷肠泄泻。此病多发生在四九到五九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469.
胡沂淮  马辰宇  田兵  林军  华跃进 《科学通报》2007,52(17):2036-2042
在真核生物中, Mre11-Rad50-Nbs1 (MRN)复合体处于DNA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位置. 当DNA双链断裂损伤诱导后, MRN复合体可快速与损伤部位结合, 参与起始的DNA末端的处理. 在MRN复合体中, 任何一个亚基的基因突变都会引起生物体对DNA损伤超敏感、基因组不稳定、端粒缩短和减数分裂异常. MR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 Mre11和Rad50在细菌中的直系同源物分别是SbcD和SbcC. 极端抗辐射的耐辐射球菌能修复大量的DNA双链断裂. 其SbcD和SbcC蛋白分别由Dr1921和Dr1922基因编码. 本研究应用定点反向插入突变的技术, 构建了SbcD基因突变株. 发现突变株对电离辐射、紫外线、过氧化氢和丝裂霉素C等DNA损伤诱变试剂敏感. 同时还发现, drSbcD蛋白, 无论是在细胞正常生长状态下, 还是在DNA修复过程中, 特别是对6000Gy电离辐射所产生的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 drSbcD蛋白在DNA双链断裂修复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70.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项目组进行个体化饮食与常规护理组对IBS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将受试的IBS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项目组与常规护理组。鼓励患者增加纤维的摄入量。两组均完成食谱问卷调查,并记录基线值、6个月和12个月的症状日记。结果:以上两组患者均完成基线、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调查。常规护理组纤维的摄入量基线值略高于自我管理项目组(P=0.035)。随访研究证实,随访12月时卡路里的摄入量较自我管理项目组明显减少(P=0.014)。UC组后续的纤维摄入量较基线值明显减少(P=0.006),但CSM组纤维摄入量显著增加(P=0.012)。CSM组IBS患者胃肠道症状相比UC组明显缓解。结论:改变膳食结构是治疗IBS一种很好的策略,饮食干预对改善IBS患者症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