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82篇
教育与普及   10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47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观察免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体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及其对再灌注性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的影响.初步探讨NO对再灌注性VA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L-A组、L-N组和L-A+L-N组.观察再灌注性VA的发生情况,分别测定心肌缺血前、再灌注后血清NO、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并测定受损心室肌的室颤阈值(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threshold,VFT).结果,L-A组再灌注性VA发生率(P<0.01)及严重程度(P<0.05)均低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NO水平和SOD活力明显降低,MDA水平升高(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A组再灌注期血清NO水平(P<0.01)和SOD活力(P<0.05)升高,MDA水平降低(P<0.05);L-N组再灌注NO水平和SOD活力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1),而MDA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L-A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VFT值增加(P<0.05),L-N组VFT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NO水平降低.NO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及稳定心肌的电生理状态而发挥抗再灌注性VA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构。结果表明:3套降水数据均能准确捕捉流域降水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与观测降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且2015—2019年表现平稳,有可长期应用的潜力;各降水数据时间分辨率越高,误差相对越大,在流域地形变化剧烈的中部误差更大;对弱降水易错报高估,对强降水的低估随降水强度上升而加剧;两套卫星反演降水数据总体误差较小,适用性良好,IMERG-Final有更好的误差控制能力,GSMaP-Gauge对降水发生的识别更为准确;ERA5-Land明显高估流域降水,尤其在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3.
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 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 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F)对照组。在手术前(0h)及术后12 h和48 h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肝细胞,检测肝细胞中硒(Se)、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P、F组相比,H、M组肝细胞中Se、G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2=0.75,P<0.05)而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2=0.70,P<0.05)。结论:Se-SP对肝切除大鼠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效应,对GPx活性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94.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是宫颈癌综合性治疗中有效辅助方法,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中配合做好各项护理,不但可以保证各种治疗手段顺利进行,提高疗效,而且还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对2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前的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3年4月-2006年4月,我院对22例经术前评估为宫颈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及不宜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了介入灌注化疗 栓塞,年龄28~52岁,平均42·3岁。病理证实鳞癌18例、腺癌4例。其中Ⅰb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临床肝疾病时的方法学,提高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不同肝疾病病人的血清,分别用3种方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作诊断性能分析。结果各肝疾病组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3种方法分别测定各组之闻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2.乙基氨基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二乙醇胺3种缓冲液测定试剂盒方法测定的灵敏度分别为55.20%、47.96%、51.13%,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3.75%。结论血清碱性磷酸酶可以作为各类肝病的临床诊断指标;对肝疾病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用2,乙基氨基乙醇缓冲液的试剂方法测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6.
由于水下灌注用混凝土的特殊要求性,本文在施工现场的基础上根据现行规范规定,制定出了专门的坍落度的试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出了一般水下灌注用混凝土坍落度的一般规律,对于特定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丁雄军  旧仁禧等 《科学通报》2001,46(18):1519-1523
将肝靶向性基因吡哆醇通过间隔基引入到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配体,再与Gd^3 或Mn^2 配位,合成了两类顺磁性金属配合物,其结构径61HNMR,UV和IR表征,测定了这些配合物在水溶液中水质子的纵向驰豫R1,配体用放射性核素^99Tc标记,研究了配合的肝靶向性,实验结果表明,张靶向基团后配体对肝细胞显示靶向性,动物磁共振成像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配合物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98.
程序理解是一个从计算机程序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获取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以理解开发者的意图,从而支持针对现有或遗产软件系统进行软件评审、错误定位、反向工程、再工程、迁移、维护和复用等软件工程实践.本文提出一种设计模式指导的分簇方法,该方法采用程序中蕴涵的设计模式信息指导开源软件的分簇,运用"分而治之"的策略辅助程序开发者和维护人员快速、方便地理解代码.首先,采用设计模式检测技术从程序代码中抽取设计模式信息;然后,基于设计模式中角色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检测出的设计模式信息指导分簇;最后,对分簇结果可视化,以辅助程序理解.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开发了原型工具TasteJ并进行了实例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以人工为基准的实验来检验本文提出的软件分簇方法,并通过7个软件分簇度量函数,从统计的角度将其与现有主流软件分簇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出本文所提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
薛锋  董雷 《甘肃科技》2022,(14):60-64+69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进行再验证,为高校扩招初始阶段与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体育师范生专业承诺变化研究提供工具保障。采用SPSS 25.0对旧数据进行重新分析确保使用工具的有效性;使用SPSS 25.0和AMOS 25.0对新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重新检验。旧数据信、效度分析结果良好;新数据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
王海刚  何志军 《甘肃科技》2022,(20):129-134
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是指缺血组织重新开放血流时,组织的缺血状态不但没有改善,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皮瓣是重大创伤和整形外科重要的修复手段,然皮瓣坏死屡见不鲜,究其原因,I/R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升入探讨I/R的损伤机制对如何有效防治皮瓣坏死及提高皮瓣移植术后皮瓣的生存率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聚焦于寻找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主要通过促进组织微血管再生、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手段来提高皮瓣存活率,随着对I/R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防治手段也愈加有效。文章将对近年来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以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