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动态观察蒙药清肝二十七味丸对不同病变阶段慢性肝损伤小鼠的保肝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乙肝宁颗粒组、清肝二十七味丸高、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腹腔注射DMN致慢性肝损伤,造模同时清肝二十七味丸高、低剂量、乙肝宁颗粒组分别灌胃清肝二十七味丸和乙肝宁颗粒每日1.67g/kg、1g/kg和1g/kg.于第5、7次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第5、7次注射DMN后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慢性肝炎程度(G/S)比较模型组处于逐渐加重趋势,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病变状态;清肝二十七味丸处于轻、中度病变状态.结论:清肝二十七味丸对轻、中程度的慢性肝损伤有更好的保肝作用,建议临床上应随着病情变化给予合理的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62.
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组1~5组每只大鼠分别按体重4、8、13、16、20g/kg一次性灌胃47.5%酒精,对照组每只大鼠按体重20g/kg一次性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后24h取肝组织进行病检.结果显示实验组各组炎细胞浸润、水变性均为100%,实验组3~5组脂肪变性、点状/片状坏死均为10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病变,表明47.5%酒精摄入量在13g/kg以上可造成较严重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研究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病模型肝损伤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正常BALB/c小鼠常规饲养1周后,腹腔注射0.5% CCl4溶液(10 μL/g,1次/3天,持续10周)。注射第2、4、6、8、10周后,取小鼠血清检测ALT、AST,同时取肝脏固定后进行HE、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损伤变化。结果 CCl4溶液注射2周时,肝细胞损伤以变性为主,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胶原蛋白沉积,ALT、AST轻度升高;4周时,肝细胞损伤以坏死为主(P<0.01),肝细胞数目(P<0.01)和炎性细胞浸润均减少(P<0.01),胶原蛋白沉积发展为条索状胶原纤维沉积,ALT、AST升高极显著(P<0.01);6周时,肝细胞坏死明显减少(P<0.01),肝细胞数目相对增多(P<0.01),炎性细胞浸润亦减少(P<0.01),胶原纤维沉积向胶原蛋白沉积转化(P<0.05),ALT、AST基本正常;8周时,肝细胞变性再次增多,伴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0.01),ALT、AST轻度升高;10周时,肝细胞损伤再次以坏死为主(P<0.01),肝细胞数目(P<0.01)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P<0.05),胶原蛋白沉积发展为条索状胶原纤维沉积,ALT、AST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 低剂量CCl4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存在明显、规律性肝损伤周期变化,在同一周期内,“损伤、坏死—再生、修复”顺序交替主导肝组织病理变化;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应选取相应的“窗口期”进行肝脏损伤或修复的机制研究和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65.
白毒伞蕈中毒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6月至8月间集中收治的23例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首发症状均为胃肠道症状。及时洗胃的3例患者转氨酶正常,余未洗胃的20例患者均有严重转氨酶升高,升高高峰时间为4~6d。3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例不凝。入院后经积极的血液灌流、解毒、保肝、抗炎、支持治疗,12例治愈,11例死亡,死亡率47%。结论:白毒伞中毒以损伤肝脏为主,早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血液净化和综合治疗是避免发生致死性肝损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6.
紫红獐芽菜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红獐芽菜对ConA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测定该药对ConA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NO含量的影响,并观察肝脏和脾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紫红獐芽菜明显抑制ALT、AST含量的升高,降低NO的含量及降低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并呈剂量依赖趋势.紫红獐芽菜高、中剂量组与联苯双酯作用相似,而低剂量组不及联苯双酯.结论:紫红獐芽菜对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抑制NO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桔梗皂苷-纳米硒复合物(PLD-NSe~0)对CCl_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_4法制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组和PLD-NSe~0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球蛋白(GL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以及肝组织匀浆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计算小鼠的肝重指数,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LD-NSe~0的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TP、ALB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中的GSH-Px活力(p0.01)显著增强,而小鼠血清中ALT、AST、ALP水平、GLB含量和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病理切片显示PLD-NSe~0组均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的变化。结论:PLD-NSe~0对CCl_4所致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巴中产栀子对大鼠肝损伤模型保肝降酶药理效应。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损伤模型、分别灌胃给予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70%醇溶性有效部位,速率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观察巴中、湖北、江西和江津产栀子对CCl4导致的大鼠肝损伤模型降低AST和ALT作用。结果四个产地栀子无论是水溶性有效部位,还是70%醇溶性有效部位均具有非常显著的降低AST和ALT作用(与肝损伤模型组Model比较,分别为P <0.001、P <0.01、P <0.02、P <0.01);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比70%醇溶性有效部位降低AST、ALT的效果更好,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 >0.05)。巴中产栀子提取物降低AST、ALT效果比江西、湖北、江津产栀子更好(尤其水溶性有效部位),巴中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对肝损伤大鼠AST活性降低作用显著优于江津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5),非常显著优于湖北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1),极显著优于江西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P <0.001);巴中产栀子水溶性有效部位降低ALT作用与湖北、江西、江津产栀子比较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但是无显著的差异(P >0.05);巴中产栀子70%醇溶性有效部位降低 AST、ALT 作用比江西、湖北、江津产栀子更有优势,但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栀子对大鼠CCl4肝损伤模型保肝降酶效应研究结果证明巴中产栀子的品质更优、疗效更佳。巴中产栀子作为川产道地药材的开发研究值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白毒伞蕈中毒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8月集中收治的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的13例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3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及临床症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3例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后,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其中BUN、SCr、CK—MB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未坚持治疗自动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重症白毒伞蕈中毒的救治,早期及时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有效地清除和吸附血液中BUN、SCr、CK—MB、ALT、AST、LDH毒性物质,是避免白毒伞蕈中毒发生致死性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0.
以Fe2+-H2O2和NADPH-Fe2+作为氧自由基生成系统造成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研究了黄芩甙对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的抑制作用;以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分别诱导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T)活性、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研究了黄芩甙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甙对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四氯化碳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