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8篇
教育与普及   5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導言寄生虫的體外培養對於了解寄生虫的生理有很重大的意義。前人对寄生蠕虫寄生階段的人工培養做了一些工作,其中將幼虫在體外培养为成虫獲得成功的報告有下列幾項:Glaser(1931)將寄生在日本甲虫的線虫Neoaplectana glaseri培养在面上长有酵母菌的牛肉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首先獲得成功,在琼脂斜面上加一塊滅菌的兔腎、兔卵巢、牛腎、鸡胚或小鼠胚,這線虫也能繁殖许多代(1940 a),但是經培養幾代後雌虫不能產卵。在培養基中加入牛卵巢或甲虫物質則生育能力可以恢復  相似文献   
102.
几种水蛭抗凝血物质提取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3种提取方法对菲牛蛭不同处理品的抗凝作用,采用筛选的最佳提取方法分析了5种水蛭各处理品的抗凝血酶活性,并比较了3个不同地理分布野生菲牛蛭和2个不同饵料饲喂菲牛蛭各处理品的抗凝血酶活性。结果表明:丙酮浸提法在菲牛蛭各处理品中均具有最高的提取得率,所测抗凝血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5种水蛭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非吸血蛭类的湿体匀浆液和干体无或微弱的抗凝活性,而吸血蛭类(日本医蛭和菲牛蛭)具有较高抗凝活性,且菲牛蛭的抗凝活性显著高于日本医蛭(P<0.01);不同地理分布野生菲牛蛭和不同饵料饲养菲牛蛭的湿体匀浆液、干体粉末和唾液腺分泌物抗凝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菲牛蛭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凝血酶活性,且人工养殖对菲牛蛭的抗凝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阿魏酸与牛血清蛋白(BSA)在1∶1甲醇水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阿魏酸与BSA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阿魏酸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4.41nm.进一步考察金属离子对此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存在时,BSA荧光猝灭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缩足反射观察椎管内注射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SNSR)激动剂牛肾上腺髓质8-22肽(BAM8-22)对吗啡耐受的影响.结果表明,椎管内注射BAM8-22(0.1nmol)后,吗啡抗伤害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由耐受时的80.99μg恢复至12.38μg(P<0.001);隔天混合给予BAM8-22后,能显著延缓吗啡耐受,第6天吗啡抗伤害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4.84μg,与吗啡耐受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但这两组动物吗啡的抗伤害作用没有达到正常吗啡组水平(P<0.05和P<0.01).连续椎管内单独注射BAM8-22 6d后,吗啡抗伤害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2.23μg,明显高于正常吗啡组(P<0.01),但又明显低于吗啡耐受组(P<0.001).而椎管内连续6d混合给予BAM8-22和吗啡,并不能阻止吗啡耐受.研究表明,椎管内注射BAM8-22能部分翻转或延缓吗啡的耐受,而BAM8-22的长期作用则会部分降低吗啡的抗伤害作用,提示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参与了阿片受体功能的调制.  相似文献   
105.
以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双功能单体,牛血清蛋白质作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牛血清蛋白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制备方法、性状和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证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大小在400 nm左右,当功能单体的配比为5∶1时为最优配比,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蛋白质的结合在60 min时达到平衡,并且在浓度为0. 6mg·m L~(-1)的情况下,结合率达到饱和。特异性检测可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蛋白的结合率最高并且其印迹因子(IF)高达1. 58,说明了它对目标蛋白具有良好的选择识别能力,且重复性能好,重复检测后吸附量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06.
在大多数普通欧洲人心里,茶=英国红茶+东方香料,这玩意已经深入人心了。塞缪尔·佩皮斯先生在日记里写道:"后来,我确实要了一杯茶,这种饮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喝过的。"那是1660年9月25日,这句话的里程碑意义在于:这是英语历史上,第一次有人提到他喝了茶。  相似文献   
107.
腹泻是牛群中最常出现的疾病。病毒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腹泻,会给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研究发现,引起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nV)等。此外,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BNebV)、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oAstV)及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aichivirus B,BKoV)也可诱发牛腹泻。随着病原检测技术,尤其是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许多检测方法如IEM、RT-PCR、ELISA和PAGE已用于病毒的检测和疾病诊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诊断技术进行概述,以期为牛腹泻的致病原因和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村里实行田地承包到户那年,我家从生产队分得两头牛:一头叫"大犁牛",一头叫"小牯子"。据母亲说,大犁牛是大哥的名分,小牯子是我的名分。但不管是谁的,要耕田,因小牯子和我一样未成年,还必须借邻居家的牛搭架。好奇的我不论是星期天回家,还是放假,常跑到田间地头,去帮大哥吆牛,看大哥驶牛犁田。只见大哥一手拿着牛鞭一手握住犁把,不停地对牛说话:"坡!——踩!坡,坡,坡!——踩,踩,踩!"一趟又一趟使唤着牛,半天工夫,一坵田就被犁铧翻书似的翻了个底朝天。等大哥坐在田埂上吸烟  相似文献   
109.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辛伐他汀(Sir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Sire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6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Sim与BSA结合部位与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1.8nm.利用标记药物进行了结合位点的定位,确定了Sim结合位置是BSA的siteI.由圆二、红外及三维光谱可知,Sim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主要在肛折叠区,在与Sire结合反应过程中,BSA的微环境与构象都发生了变化;同步荧光表明,Sim与BSA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色氨酸(Trp)残基周围.  相似文献   
110.
郭霞 《华东科技》2014,(7):56-59
继携程、艺龙、去哪儿后,途牛旅游网逆势上涨,于5月9日成功在美国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四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在线旅游企业,IPO发行价为9美元,首日收盘10.07美元,涨幅12%。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于敦德和严海锋两位80后,终于把旅行社搬上了互联网,颠覆了传统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